新北市龜山國小

筷藝生活


行駛在國道九號往宜蘭的公路上,天氣晴朗時可以欣賞沿途秀麗的風景,但滂沱大雨時則顯得崎嶇難行。車子過了翡翠水庫,再彎進一條窄巷裡,路的盡頭就到了龜山國小,是新北市一所迷你小學。

迷你小學以混齡方式進行主題式課程
龜山國小全校只有60多位學生,平均每個年級只有10人,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整個學校就像個大家庭,一進入校園,校犬小黑就緊緊跟隨,如同進了家門。也因為學生人數少,這次主題式教學的專案,龜山國小是唯一嘗試混齡的學校,由全校四、五、六年級共同參與,共30多名學生。

龜山國小選定的主題是「筷藝生活」,利用一週的時間從介紹筷子的飲食文化、使用的槓桿原理、認識木材、結合當地的生態資源、到學生自己設計與製作筷子等,總共跨越包括國語、數學、自然、社會、美術、綜合生活、健康教育等至少七個不同領域。

走進教室,學生們早已分成好幾個小組,一組約有5~6人。老師們經過討論後,依照不同年齡、程度和個性,平均分配到不同組別,小組成員必須團隊合作與討論,最後的成果也要分組報告。老師在說明完這週的主題任務和分組後,開始了第一堂課,講述東西方的飲食文化與習慣。

早在主題教學前的好幾週,方茂林、林士晶、陳邵雯等六、五、四年級的導師,再加上好幾個科任老師與行政人員,已經開過多次會議討論工作分配,老師們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去認養教學科目,除了結合更多領域外,也希望創造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習變得更有意思。

除了原本預設的主題式課程,老師們還加入很多體驗式教學,例如透過戲劇故事,讓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閱讀筷子相關的詩集,藉由文字和繪畫表現出來。

在實作過程中學習互助、建立自信
這週課程的重頭戲,是讓每個孩子製作屬於自己的筷子。一開始,必須先學會調整刨刀,以便均勻刨製木頭,製成筷子。當指導老師解說完畢,只見每個學生專注的開始動手製作。有趣的是,從他們製作筷子的過程,也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個性與專長。

「我發現很多學生學業成績或許不好,但在這幾天的教學中,我看到他們眼中發出光芒,找到自信。有些小孩就是手作型,就像麵包大師吳寶春那樣。而從實作當中,可以幫助他們對學科產生興趣,像設計與丈量,以前他們可能會排斥,現在反倒讓他們有成就感。」老師林士晶分析。

他舉例,班上有位國語數學成績很差,原本沒什麼自信的小男生,在這次製作筷子中,當別的同學還在摸索,不知道怎麼辦時,他可以快速又準確的找出嵌入刨刀的位置,很多老師和同學都找他幫忙,老師明顯發現,這位男孩變得自信多了,也更願意與他人分享。

這次的混齡教學,也讓老師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老師陳邵雯指出,幾位四年級的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就能編排出很完整的舞台劇;他們寫的筷子詩展現出想像力與創造力,讓老師們刮目相看。此外,因為同組有學長姐,低年級寫不出的國字,也可以請教這些哥哥姐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槓桿原理」,也可以借機指導四、五年級的學弟妹,老師一直鼓勵他們要有「共好」的觀念,學長姐教導學弟妹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教學相長,而獲得學弟妹的崇拜,也讓他們得到不少成就感。

為期一週的主題式教學,最開心的還是學生,而家長們普遍也都表示支持,認為可以學到不同的東西。當時正逢5月的母親節,很多媽媽都收到孩子親手製作的筷子。

老師熱情投入是主題式教學成功的關鍵
不過,相對於老師來說,主題式教學是辛苦的,除了擔心進度的問題,因為新的課程,也多了很多備課的時間。已經從事教職20多年的方茂林分享,他常常上網查資料到深夜,苦思不一樣的課程,雖然過程辛苦,但成果令他很欣慰。

校長林錫恩認為,這次的教學構想很好,但是要孩子學得好,老師很重要。而這次老師投入的程度,比他預期的還要好,每位老師充滿熱情,投入相當長的時間,這才是真正推動教學成效的原因。

或許也正因為學校小,三個年級共同上課,在行政方面也沒有新一般學校面臨複雜的調課問題,各班的進度老師也可以自行調整。雖然只有短短一週的時間,「筷子」對於這些小朋友來說,不再只是每天使用的工具,而有更深刻的感受。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