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154 貓兒干.酪香豐食尚」課程,從 103 年的「建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至 106 年的「聚焦社區特色,結合酪農產業發展」,不斷深化,更臻成熟,觸角從個人擴大至社區、產業。課程包含三大主軸:
一、「印象貓兒干」:走入社區,拍攝家鄉紀錄片,認識貓兒干在地文化及酪農產業。
二、「酪風貓兒干」:深入農場學習有機耕種、進行科學「食」驗,培養主動探究學習精神。
三、「美力貓兒干」:以曾經造成社區對立的木棉樹為題材,進行文創品 DIY 課程,美感培育的同時,也帶領學生深入社區議題,實踐社會公民責任。
【拍攝紀錄片,傳遞屬於家鄉的印象】
「印象貓兒干」:崙背牛奶品質的濃、純、香造就了許多著名的品牌故事,為了讓學生更了解崙背如何利用在地資源,創造酪農文化價值,學生實地進行研究調查,了解在地酪農對牛奶品質的堅持與用心,並拍攝「崙背純牛味•豐榮我的家」紀錄片,以實際行動推廣家鄉產業。另外,孩子也拍攝「阿嬤的詔糠(一)(二)」、「小眼睛.大崙背」等三部紀錄片,以在地客家美食為題材,訪談客家老奶奶,傳承客家飲食文化與即將消失的美好滋味。
要拍一部紀錄片並不簡單,採訪、寫稿、攝影、剪輯、配音、甚至因應需要的及時演出,學生皆需要認真學習、反覆練習,才能結出甜美的果實,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此課程成功連結當地耆老和學生的心,不僅將式微的文化用有溫度的方式記錄下來,更連續兩年榮獲「神腦國際原鄉踏查」全國十大紀錄片肯定。
【小小「食」驗家,編撰百科推廣在地酪農】
「酪風貓兒干」:為涵養孩子親近自然、熱愛土地,豐榮國小在校園裡打造了可愛動物區、幸福農園,讓孩子學習有機農耕、學習病蟲害防治教育,孩子從實作中理解知識,了解食物從土地到餐桌的歷程,增添了友善大地、感恩惜福的心情。此外,在「牛奶百科達人」課程中,以在地資源──牛乳,讓學生進行「科學食驗」,了解科學原理,採觀察、記錄、討論、發表等情境式教學,培養主動探究學習的精神,並將研究結果編製成獨一無二的「牛奶百科全書」,為宣揚台灣酪農文化盡一份心力。此課程連結農業首都政策,推動食農教育創新課程,榮獲教育部「生命特色學校」以及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肯定。
【木棉創品 DIY,創生崙背文化力】
「美力貓兒干」:學校旁木棉花道,棉絮亂紛飛,「一派居民說,要砍樹,另一派說,不准砍」引發砍樹與護樹紛爭。五年前,學校創辦了木棉花文化節,孩子進行木棉花生態導覽與藝術表演,利用令人困擾的棉絮進行木棉花文創品 DIY「崙背乳牛」、「開口獅」等造型抱枕,進行義賣,成了地方的文化資產。社區居民重新愛上木棉花,吸引每年上千人參與,變成地方文化盛世,成功以藝術文化解決社區紛爭,木棉花飄出了崙背的文化力。小學校成為協助社區翻轉創生的典範標竿,獲得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令人困擾的木棉花道,經孩子的巧思,搖身一變,變成揚眉吐氣大道。
此外,「美力貓兒干」延伸出的創客課程還包括:「牧場小創客」,孩子透過切、磨、鎖、敲等學習過程,親手打造「閱讀吊床」,成了孩子最喜歡的閱讀角落;「酪香小廚師」課程中,孩子化身為總鋪師,學習料理食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外,在家裡也能下廚烹調美食,與家人分享,創造難忘時刻。
【教師增能,戶外課程安全第一】
戶外教學始終是老師心中的巨大壓力,出了教室外,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為了走出校外結合實景,榮豐國小的師長們自 103 年共組「貓兒干戶外教育團隊」,歷經形成期、磨合期、執行挫折期等許多血淚階段,透過增能課程、典範學習等多種方式跨越難題。如今完成檢核工具及安全維護手冊的制定,提升教師與學校戶外教育安全管理能力,透過「安全的風險管理與急難處理機制」,全面提升酪農戶外教育課程之安全性。讓學生能出外學習,平安回家,老師也不用再懸著一顆惶恐的心情進行戶外教學。
【連結多元學習場域,以團隊熱情翻轉生命】
為結合在地酪農產業和詔安客家文化,以學生自身需求為課程目標,設計優質化、精緻化酪農戶外教育課程平台,老師們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找尋聯繫,能供給孩子體驗學習、服務學習的各樣場地。經過努力,從教室到校園、社區,再延伸至鄰近縣市、甚至更遠的地方,透過結盟方式,整合學校人力、社區資源、產學專業,逐步拓展戶外教育場域,豐榮國小的學生足跡一年比一年豐富廣闊。除此之外,「貓兒干戶外教育團隊」更以「熱情」(Fervor)、「關愛」(Love)、「創新」(Innovation)、「專業」(Profession)之精神,設計與執行課程,期許偏鄉弱勢的孩子,透過戶外教育課程培養與扎根其豐厚的視野與能力,也藉由社區及家長資源的引入,讓課程更具在地性,在在努力,為要翻轉(FLIP)孩子的未來,尋找人生的幸福力量。
成果與效益:
一、創造學習高峰經驗,孩子滿意打 90 分
捨棄以往「老師想教什麼」的角度,反而從「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是什麼」為教學主體出發,尊重孩子多元差異,以文史、生態、美學等多面向課程,讓孩子從戶外課程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透過多元展能活動,給予舞台,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樂在學習。
然而老師並非孩子,孩子也不一定一開始就說得出想要什麼,因此也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問卷調查,進行課程的修正與調整,希望更符合孩子的學習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於三套課程都有九成以上的接受度,因此將會以此為基礎方向,繼續深化課程,提升學習力;另一方面,也會尊重且積極詢問「不喜歡這個課程」的學生原因,以便適才適性的調整教學方向。
在老師的努力付出之下,孩子的進步和改變有目共睹。例如,現在對外的語文競賽經常得獎的豐榮學生,過去參加比賽,只要到頒獎的時候,學生就偷偷跑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永遠沒有得獎的機會,現在孩子卻說:「校長,我們可不可以補妝?」「為什麼?」「因為我們準備上台領獎啊!」校長李秉承強調:「教育很重要,只要老師態度對了,什麼都對;只要老師願意去做,教育之路其實不遠。」
二、專業成長終身學習 ,組織有行動的學習型教師團隊
要有引導者、有學習的榜樣才能刺激孩子學習,而那至關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師。這世代,教師的成長迫在眉睫,勢在必行。鼓勵與支持教師創新戶外教育教材及追求卓越教學,學校責無旁貸,必須時時成為教師們的添力者,不能是只說不做的豬隊友。至今「貓兒干教師團隊」透過酪農課程實施,除獲得全國閱讀讀磐石、藝術教育貢獻、TED 亮點教師等肯定,亦透過學校願景「學習走出課室,讓孩子夢想飛揚」的建立,以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等方式,不斷自我精進成長,追求卓越,成為一個不斷精進與成長的學習型組織,更是令在地居民引以為傲的團隊。
三、偏鄉小校大放異彩,屢獲各界肯定
豐榮國小教學團隊不斷精進成長,在閱讀推動、課程設計、教學技巧等,盡心盡力讓酪農教材活潑化、生活化、多元化,目前編寫了「樂活崙背文史」、「戀戀詔安相聲集」、「豐榮小廚神~酪香食譜集」、「影片拍攝劇本撰寫課程模組」等 15 項教材,以及「家鄉桌遊」、「植物濕度感應器」等 7 種學習教具,受到各方面的肯定,接連獲獎無數,偏鄉小校翻身成為教育資源中心:
李秉承校長-教育部閱讀推手、藝術教育貢獻獎、師鐸獎、校長領導卓越獎
葉雅菁主任-教育部友善校園績優輔導人員、教育部杏壇芬芳獎人員、雲林縣 TED 亮點教師
余毓珊老師-雲林縣 TED 亮點教師
雲林縣環境教育敘事與攝影比賽-教師組全縣第一名
104 年教育部品德教育學校
105 年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
105 年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
105 年度教育部夏日樂學課程模組特優全國第一名
106 年度教育部夏日樂學課程模組優等第二名
105 年度雲林縣課程計畫審查特優學校
106 年度雲林縣課程計畫審查特優學校
106 年度雲林縣學校轉型優質訪視與轉銜特色學校第二名
106 年親子天下「百大創新小學」
105 年「豐榮我的家,崙背純牛味」,榮獲神腦國際原鄉踏查全國十大紀錄片
106 年「阿嬤的詔糠」,榮獲神腦國際原鄉踏查全國十大紀錄片
106 年教育部友善校園特色學校全國第一名
107 年教育部戶外教育飛揚 100 金牌獎
107 年教育部特色學校特優獎
107 年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家長熱心參與學校課程,擔任志工協助課程進行,亦透過親子共學方式,延伸課程力量至家庭,發揮課程最大綜效。
二、學校除發展全校性特色課程外,亦透過經驗分享、遊學體驗、平面媒體報導約 106 則,電視媒體報導約 54 則,持續增加中。從少少的一群人開始努力,到現在被政府看見,潘文忠部長亦到豐榮國小親自體驗酪農課程,協助宣揚酪農教育,每年有來自台灣北中南多所學校分享課程,滾動累積各種成果,凝聚學校及社區共識,擴大全面參與及效益。
相關連結:
【雲林新聞網】偏鄉小校出頭天 豐榮得教學卓越獎 【客家新聞】「阿嬤的詔糠」紀錄片 感受詔安客文化 【雲林新聞網】豐榮學生動動手 木工創作多元藝術品 【雲林新聞網】崙背豐榮國小地方特色認識 【雲林新聞網】豐榮國小辦學豐富 吸引屏東校長觀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