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桃園市仁和國小iMath團隊

打造全數學環境 讓孩子Fun心玩數學


對很多人來說,數學就像迷宮一樣,進得去卻出不來,有些人一看到數字就頭昏眼花,更別提學數學了。然而,數學家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一支足夠長的槓桿,我就能舉起全世界。」意思是,面對問題只要找對方法,所有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數學也一樣,想要學好它,關鍵是方法。

桃園市仁和國小有群熱血的數學老師,自發性組成 iMath 團隊,順應孩子愛玩、喜歡思考的天性,研發設計出適合不同年齡層的「Favor Math 課程」:讓低年級孩子從「Todo Math」遊戲中理解什麼是數學;中年級學童透過 DIY 立體圖卡探究數學的多面相;高年級學生則更進一步用 Scratch 幾何創作,將數學應用於生活當中。

遊戲、探究式課程體驗,再加上數位資訊融入,讓仁和的學生不僅愛數學,更在這個重邏輯思考的世界中,逐步找到學習的樂趣。

專案具體內容:

為了翻轉大家在數學「教」與「學」共同的難題,仁和國小 iMath 團隊研發出適合一到六年級,多元、有趣的「Favor Math 課程」,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真正成為教室裡的主角。

低年級──「喜歡」數學,從理解開始。低年級的課程核心著重在興趣養成、溝通表達與科技運用。因此老師們透過操作數學玩具、教具和多樣化的數學遊戲,讓學童感受到數學有趣的一面,並運用數學繪本的臆測活動與數學認知寫作課程,讓孩子練習使用數學語言做有效的溝通與表達,奠定高階思考能力的基礎。同時也融入科技的運用,如「Todo Math」App、「明日數學」,藉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中年級──「啟發」數學,從行動開始。進入中年級,老師在課程核心加入了運算思維與探究實作,透過操作數學玩具、教具與 App 的探究式課程,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並與數學概念相連結。激發學生主動探知和發現數學規律的樂趣,最後再搭配數學寫作,培養孩子應用數學表徵、摘要與解釋,學習應用高階思考能力。

高年級──「應用」數學,從服務開始。高年級的課程以中、低年級奠定的基礎,導入生活應用、合作尊重、自主學習和服務學習,更借助科技輔助個人化學習的優勢,讓孩子能依照自己的進度自主學習,同時也透過學生錄製數學教學影片,與同儕互評之彼此回饋,培養啟發學生思辨的能力。最後再讓孩子組成服務學習小隊,進入低年級班級,協助學弟妹進行一對一的數學認知寫作教學,達到全年級之間良好互動的學習循環圈。

【課程設計:藝術 & 藝數】

撇除傳統死板的背公式學數學,老師們從「直線變變變」、「立體圖卡」、「艾雪藝術課程」、「九九乘法玩藝術」、「Scratch 幾何創作」等藝數課程,帶孩子領略數學的美,透過數學與藝術創作結合,讓理性與感性相互撞擊,也讓孩子在藝術課程創作中產生無窮的樂趣,就好像利用數學為孩子開了一道門。數學同時也是幾何藝術,提升實作技能的同時,也用數學的視角去拓展新的視野,並培養與更多藝術創作的可能。

【素養培養:拔尖扶弱】

學校每年先在第一學期,招募 4 到 6 年級學生擔任數學小老師,並從多元的課程培訓與創客體驗,讓小老師們了解各種教具及資訊載具在學習上的應用,同時也進行數學精緻化的團體討論與解說發表,培養他們數學的素養。第二學期開始,就安排小老師進行服務學習,對同學及學弟妹提供一對一的學習輔導服務。「共好」不是口號與夢想,是「行動與實踐」。孩子從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體認到,「當你願意伸出手,就能看到同學的『進步』,也能感受到自己心靈的『成長』」這就是「Favor Math 課程」的溫度。

【招募志工:翻轉數學教育從家長做起】

藉由班親會與親子講座,宣導「Favor Math 課程」的理念,同時也招募與籌組數學志工團隊,定期辦理數學志工培訓基礎課程,透過動手做的學習方式引導,提升志工們對數學的興趣與知能,也藉此引導家長透過「遊戲」活動,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及親子互動。

107 年更擴大招募社區人士擔任數學志工,每週輪值,協助班級進行數學體驗課程,並建立數學志工教學 Line 群組,透過教學群組進行成員分工與晨光入班教學規劃,增加數學志工彼此間的聯繫對話與專業成長的機會,也增強數學志工服務學習的動機,減少參與服務的挫折與困難,打造自主經營教學經驗傳承模式,實踐「教育社區化」的理念。

【全數學環境:數學智慧教室與生活數學步道】

「從一個能窺探數學多元風貌的智慧空間,到『數學』無所不在的生活思維。」數學智慧教室針對一到六年級的學生,提供孩子體驗與認識數學不同風貌的課程與空間,例如:「數學的閱讀」──數學科普閱讀角;「數學的幽默」──數學魔術;「數學的趣味」──數學玩具、教具、桌遊;「數學的智慧」──個人化學習平台與運算思維 App 體驗,並且學校固定於每學期,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數學遊戲王比賽。

另外老師們也帶領孩子走出教室外,打開新的視角,重新檢視生活中哪裡藏有數學的密碼與智慧。老師先在校園的數學步道,建置許多有趣的問題,引領孩子覺察與發現,並鼓勵孩子多方嘗試,試著找出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這也是核心素養所重視的形成性學習歷程。



成果與效益:

一、Favor Math 課程的內化與學習遷移

1、提升學習欲望
(1)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願意花更多時間在討論數學上。
(2)遇到難題不像以前容易放棄,會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將答案解出來,
雖然仍常出錯,但不放棄表示喜歡。
(3)對於數學科普書籍的閱讀率更高,並習慣將數學科普書籍拿出來與同學分享,互相討論與解題。

2、改變學習習慣
(1)學生上課更主動,願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2)不只是數學課,其他課程學生也很願意深入探討,展現出「發展策略及執行」的能力。
(3)同儕間互相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讓有差異的學生獲得啟發,不僅是成績好的學生愛上數學,連帶攜啟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並且不再懼怕數學,達到拔尖扶弱的效果。
(4)老師們看到孩子對數學的單純喜悅,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敏銳反應及邏輯思考。他們懂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用數學方式表達、並且能夠試著理解他人的算式。

3、應用學習策略
(1)學生對數學題目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而不只是要求 100 分就好。
(2)數學寫作成為學生評量考前複習的必備工具,也是學生平日課後討論話題與休閒項目。
(3)學生能針對自己的理解情況,互相觀摩、討論、學習,逐層遞進式的提升自己的思維。與同學互相合作、交流知識建構過程,並自覺地展開學習活動、自主融合、自主引發創造,最後內化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學習信念堅定
(1)學生對於數學的理解、邏輯、閱讀、發表能力皆有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也極高。
(2)低年級孩子在寫數學寫作認知單時,會嘗試著將原本只要算出答案的問題,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清楚明白為什麼答案會是這個,從學數學的過程中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不會只有被動的接受老師教的內容。

二、學習良善的循環──數學小老師代代傳承

六年級畢業生蘇寶仁提到,自己曾在三年前,輔導過1位一年級的學弟,這個學弟今年甄選上第四屆的數學小老師,他分享自己之所以來參數學小老師甄選,是因為曾受到過別人幫助,他也想要跟寶仁哥哥一樣,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每年參與 FavorMath 課程人數約 1100 人。

二、每年接受學習輔導服務學生約 100 人。

三、近三年 iMath 團隊受邀擔任數學創新教學應用、行動學習及入班觀課指導,推廣服務場次超過 40 場以上。

四、連續三年自發性辦理「跨校愛數共備共學」工作坊,參與學員約有 150 人,並成立通訊群組,便於分享與討論教學實務。

五、培植自主運作的數學志工群組,目前已有 61 位家長,每週晨光入班教學,孩子反應熱烈,每次遇到志工媽媽,就會詢問下次要玩什麼數學。

六、獲獎:106 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組,數學亮點基地學校評等,榮獲一等星學校。104、105 年度 Best Education-KDP 全國創意教學獎,榮獲數學組標竿與優等。


相關連結:

桃園市仁和國小5D數學創客智慧學校 網站
Favor Math學生課程活動
良善的循環學生感人事蹟與家長回饋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