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何婷婷 彰化縣大同國中教師

看見真實的力量──紀錄片教室


她是一位老師,也是學生口中的朋友、媽媽與導演。她不像一般講台上的老師,會放下身段聆聽學生想法,就像朋友一樣;有時又像個媽媽,時而嚴肅、時而溫暖,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陪伴孩子,無論上山下海、日曬雨淋;她也是個導演,8 年來帶領學生創作超過 40 部紀錄片和劇情片,且得獎無數。對她而言,「影像創作」不僅幫助孩子學會記錄生命,更是一種「勇氣實踐」,彌補自己以前無力挑戰舊體制、不敢勇於追夢的缺憾。

何婷婷原是彰化大同國中健康教育教師,教書第三年的夏天,突然在一成不變的教師日常中感到迷惘,因此決定「出走穩定」,追求從小就有興趣的表演藝術。取得教師資格後,2012 年創立大同國中第一屆電影創作社,至今已帶領超過百位學生走出教室、與真實人物對話、用觀點說故事。現在,何婷婷不僅是一名獨立紀錄片工作者,更找回對教育的熱忱,積極投入地方青少年的影像教育。


專案具體內容:

「中學教師幹嘛跑去拍紀錄片?」是最多人對何婷婷的初始疑惑。何婷婷總說:「懂得把自己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從小就是乖乖牌的她,念了父母期盼的第三類組,長期壓抑著對藝術的嚮往與喜好,有夢不敢追。直到當了國中導師,第一個帶班的學生們畢業時,她看著孩子即將展翅高飛,追求自己的夢想之際,突然讓她好生羨慕!彷彿看見 15 歲那年徬徨的自己,幻想著有天能長出勇氣的翅膀,飛往課本之外的世界。

因此,何婷婷決定突破「框框」,追尋內心對表演藝術的渴望。她排除萬難到臺北藝術大學進修戲劇,並結合自己的攝影興趣,發展出健康教育、劇場、影像、多媒體相互結合的創新教學課程。獨特的課程設計,讓她在 2015 年時一舉拿下彰化縣中學組 Super 教師首獎。

【第一課:教室即劇場 落實演員功課】

同時在校任教「健康教育」與「表演藝術」兩個科目的何婷婷,總是能將兩個課程進行巧妙的融合,她盡可能在課堂上,讓孩子動手學習及親身體驗。首先,她把教室當劇場,藉由「演員基本功」的訓練,從揣摩角色、身體的律動、聲音表情、團隊默契、讀本、角色情緒、丟本、走位、音效燈光、彩排到最後發表與回饋,每個環節她都會安排相關活動或設計教材,讓學生逐一上手。「當學生掌握到表演的訣竅和方法,上台表演也可以變得非常過癮。」何婷婷說。

「我失戀了!夢裡常見他,我很痛苦。」「夢裡是什麼意思?」「你不懂嗎?你沒做過夢嗎?」教室中正此起彼落兩兩一組練習劇本《百憂解》的對話。這堂課,是何婷婷將「健康教育」中認識情緒、兩性關係的課程,透過表演藝術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也是她相當重視的演員功課第一項工作-「閱讀全劇本」,因為即使同一個劇本與角色,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以透過這門課勇於嘗試各種人物的心境,聆聽不同立場的聲音,從角色扮演中獲得「感同身受」,培養同理心、批判思考及價值觀。同時,也幫助學生在國中階段建立「自我定位」,讓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最佳角色!

【第二課:表演藝術創新意 影像融入教學】

由於本身喜歡攝影,製作影片以及多媒體教材,加上經常帶學生拍攝紀錄片與微電影,因此在表演藝術課程中,何婷婷會藉由相關單元融合基礎的攝影技巧、影像剪輯、演員配音和影展呈現的方式,讓學生能將戲劇或舞蹈的學習成果,透過鏡頭拍攝與影像後製,化作一部部的精彩短片。

何婷婷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很需要舞台與掌聲,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影音作品時,通常能獲得滿滿的自信與成就感,因此她認為「影像」確實是個充滿力量的載體,其影響人的思考和行為程度,有時會更勝於書本!這也是為什麼何婷婷喜歡透過紀錄片和電影的導讀,打開孩子們對議題的想像與探索,特別是情感、生命、環境、兩性或美感教育,都很需要以聲音、影像、故事的方式來輔助教學。

【第三課:學習說自己的故事-電影創作社的誕生】

從「影像閱聽者」、「影像創作者」再到「影像教育者」,何婷婷於 2012 年創立了大同國中電影創作社,憑著一份對熱情的執著,一頭栽進了影像教學的生命教育工作。

一、首先,何婷婷設計了一連串拍片相關的課程(每周二堂課):
1、媒體識讀:了解「什麼是紀錄片」?
2、認識影像種類:國內外不同紀錄片類型介紹
3、議題提案:引導學生發掘他們關心的議題?尋找他們想拍的故事,教導孩子如何完成田野調查
4、硬體操作:器材運用與拍攝(攝影構圖:三分法、井字線)、運鏡、鏡頭語言
5、軟體操作:剪輯、後製
6、故事腳本:培養孩子說故事的能力、訪談技巧教學
7、分組實作:每個人都必須提案(想拍什麼故事),由老師從中選出 4~5 個被選中的腳本,被選中的同學,就是該作品的導演,必須開始找自己的劇組成員,這 4~5 位同學共同分擔導演、攝影、約訪、剪輯等工作。
8、分工:分為導演──主要決策者;製片──使拍攝能順利進行者;攝影──拍攝兼收音,攝影與導演影響影像風格的掌握;剪接──整理素材、場記、剪輯影片,等同第二位導演。
9、導演與排戲
10、舉辦學生影展、社區影展、參與紀錄片競賽

二、 教學投入:
8 年來,何婷婷帶著超過百位的學生透過鏡頭說故事,無論平日、假日或寒暑假,只要劇組出機的一天,一定會看到她的身影來回穿梭於拍攝現場中。「有次老師早已安排好家族旅行,但卻因為我們的受訪者臨時改期,婷婷老師因此取消了她原本的行程安排,讓我們很感動!」一位學生分享他們所認識的何老師,覺得一般教師根本不會做到這種地步。所以,何婷婷幾乎很少有休息的時候,假日帶著學生到處拍片已成常態,犧牲了許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在同校任教的先生王教哲苦笑說,一開始對何婷婷很不諒解,常常質疑她「值得嗎?」,為什麼要這樣付出私人時間、犧牲家庭生活?甚至,還把家裡當初為了記錄小孩才買的近十萬元的攝影器材,大方借給學生使用,讓他覺得有點不平。後來有次他看了何婷婷的紀錄片作品,才發現,原來老婆並不是「拍假的」,而是真的很有天分!他才領悟到「攝影」與「電影製作」對她的人生意義如此不凡,原來何婷婷是透過影像,來完成自己以前沒辦法追的夢想,這是王教哲認識她 12 年來,從來不知道的事。之後,先生成為何婷婷最大的後盾,「順理成章」成了製片,每每外拍,總是由王教哲擔任司機接送學生;中午休息,由他來打點午餐;器材方面,除了競賽獎金補助外,從過去一直到現在,都仍由夫妻倆自費採購拍片設備。

三、作品成就
逐一點開何婷婷學生們所創作的紀錄片,常會感到驚豔:「這真的是國中生所拍的嗎?」尤其紀錄片沒有戲劇化的劇情,甚至沒有配樂,更沒有動畫效果,「紀實」與「故事」支撐著敘述結構,因此特別考驗導演的功力。「拍紀錄片其實是一個相當身歷其境的過程,久了你會發現,它能夠帶出來的教育意義以及影響力,絕對是大於在課堂中聽課。」何婷婷分享。

無論是在校園中發掘動人的小故事,或是帶著學生到芳苑沿海拍攝全世界特有的海牛採蚵文化、員林百果山獨特農產萍婆生態……等,在走出校園與社區民眾互動過程中,何婷婷讓孩子因為影像而走進「現實」,從貼近的訪談、調查中,學習觀察、形塑觀點。

這幾年累積下來,學生成果表現超乎何婷婷的預期想像,且劇情種類豐富。《追夢女孩》是記錄大同國中舞蹈隊同學們,在學校無法成立舞蹈班的困境中,堅持追求自己的舞蹈之路。《十五歲的逆風旅行》以一群曾經中輟的學生為主角,他們在一趟自行車環島的旅行中,如何看見生命單純的美好和價值。《絕處逢森》原本是孫子敘說爺爺罹癌而轉種蔬菜、幫助弱勢的故事,但在拍攝過程中,他才發現,原來支持爺爺理念的最大推手,居然是與自己相當有「距離」、關係緊繃的父親。透過拍攝,他開始慢慢和父親溝通,也逐漸解開父子間的心結;這部片同時也獲得 2018 全國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中學組銀牌、國教院微電影競賽甲等的肯定。


成果與效益:

一、八年下來,何婷婷與學生累積創作超過 40 部以上多元議題的紀錄片和劇情片,幾乎拿遍國內影展的大小獎項。但她認為比得獎更值得開心與驕傲的事,是孩子們在鏡頭背後的改變與成長,甚至在拍攝過程中,無意間打開了與家人或世代對話的可能。

何婷婷發現,這兩年學生開始喜歡拍自己的家族故事,顯示他們本身對於周遭環境所發生的事,是有興趣的。像是 2017 年王晨羽同學的《薯葉上的秋海棠碎片》,是最令何婷婷印象深刻的作品。這是一部關於家族認同的故事,爺爺是外省老兵的她,偶然看見電視上洪素珠對外省人的謾罵與偏見,開啟她決定拍攝自己家族故事的念頭。透過大量記錄家人間深刻的對話和回溯過往,勾勒出她未曾謀面的爺爺,顛沛流離又刻苦清高的一生;同時,也點出外省兵後代在當時的生活困境,以及那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劇。王晨羽的影片很溫柔也很鋒利,帶出許多討論與迴響,除了榮獲當年度「全國紀錄片競賽」金牌獎殊榮外,也入選「2017 年文化部紀錄片巡迴列車」,以 14 歲的年紀和國內知名大導演的電影一起到臺灣各地放映與分享。

二、重點得獎列表:
2011 彰化縣 100 年度精進教學創新教學活動設計徵選國高中組特優《14 歲的表演藝術夢》
2011 彰化縣 100 年度資訊融入數位教材設計創意教學類國高中組首獎《一起走過,那些年》
2012 國教院全國中小學教師自製教學媒體競賽入選國中組優良教材《校園武俠傳奇》
2012 國教院全國中小學教師自製教學媒體競賽入選國中組優良教材《青春光影日記》
2013 國教院全國優良教育影片徵集學校組優良獎《追夢女孩》
2013 教育部敬師月全國敬師短片競賽中學組佳作獎《我的魔法老師》
2014 國教院全國優良教育影片徵集學校組佳作獎《十五歲的逆風旅行》
2014 教育部敬師月全國敬師短片競賽中學組特優獎《孔仔任務》
2014 台北市紀錄片工會攝區二三事紀錄片入圍《十五歲的逆風旅行》
2014 神腦文教基金會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中學組金牌獎《阿公家的海妞妞》
2014 神腦文教基金會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中學組佳作獎《微熱的香氣》
2014 神腦文教基金會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中學組佳作獎《百果山地鼠蛋》
2014 國教院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第三名《消失中的美麗足跡》
2014 國教院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佳作獎《影像創作導演夢》
2014 國教院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入圍獎《英語的奇幻世界》
2014 教育部體育署打造運動島微電影徵選優等獎《龍的傳人──大同國中舞龍社》《武動人生-大同國中武術社》
2015 教育部全國敬師短片競賽中學組優等獎《好想見到妳》
2015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點亮台灣的火》
2015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巷仔內的小緬甸》
2016 TICFF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評審特別獎 《腳尖上的夢想》
2016 愛好好聽全國畢業 MV 大賽佳作《景框中的妳》
2016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優等《手套後的勇氣》
2016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甲等《染出一片天》
2016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佳作《黯淡的翠綠寶石》
2016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銅牌《手套後的勇氣》
2017 AnimEDU 台灣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評審特別獎 《LULUNA》
2017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特優 《我的恐龍老師》
2017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優等《台灣寶蚵夢》
2017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佳作《雨後》
2017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佳作《牠想要一個家》
2017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佳作《蕃薯葉上的秋海棠碎片》
2017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金牌獎《蕃薯葉上的秋海棠碎片》
2017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銀牌獎《雨後》
2017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佳作獎《LULUNA》
2017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佳作獎《鹹酸甜的蜜密》
2018 無毒有我全國反毒微電影佳作《原來我不孤毒》
2018 康寧奧斯卡全國微電影大賽劇情類首獎《向前的勇氣》
2018 康寧奧斯卡全國微電影大賽非劇情類首獎《LULUNA》
2018 彰化獨立電影節獲獎作品佳作《蕃薯葉上的秋海棠碎片》
2018 彰化獨立電影節獲獎作品佳作《橋樑》
2018 彰化獨立電影節獲獎作品佳作《絕處逢森》
2018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優等《奔馳吧!歐巴》
2018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佳作《絕處逢森》
2018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佳作《陣幅》
2018 教育部愛學網全國微電影徵集獎佳作《壓軸歲月》
2018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銀牌《絕處逢森》
2018 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銅牌《陣幅》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影響孩子
何婷婷曾說:「我始終相信影像的力量,是能夠改變世界、足以啟發人性的,它也是未來孩子閱讀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種參與社會的過程。」因此,她相當感恩選擇一條充滿挑戰的路,才有機會再一次靠近自己選擇教育的初衷。

尤其,孩子們處於資訊爆炸的年代,大量獲取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反而是如何在紛亂的觀點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以及擁有獨立思考、想像創新的能力。因此她堅持透過影像,培養學生客觀看待環境正在發生的事,然後學習用影音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引發更多人的關注與討論。

二、影響老師:
喜歡與大家分享教學收穫和喜悅的何婷婷,也不吝惜將自己的構想和創意貢獻給其他教育現場的老師們,因此透過擔任校園研習講師、各地演講、加入國家教育研究院紀錄片教學手冊作者群、參與彰化縣政府教育處影音小組等,與老師們在互動中激盪更多創意火花。同時,也不斷投入各項研習活動、在職進修以及參與學術研討會的發表,期望能充實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知能,繼續為彰化縣的教育現場貢獻一己之力。

目前推動媒體與紀錄片教育的學校以宜蘭、台北和高雄為主,中部地區目前逐漸以點狀的方式開始進行,學校間不定期彼此會進行交流和互動,成為一個支持的平台,一同為中部地區的媒體素養、人文與美感教育努力著。


相關連結:

學生作品:蕃薯葉上的秋海棠碎片(導演王晨羽)
彰化大同國中學子鏡頭出擊 紀錄芳苑海牛人文影像
【中時電子報】「海星少年」紀錄短片 大同教師入圍教育部金像獎
【TVBS】學生「自拍自演」微電影賀節 感恩老師
【教育丸子】景框之後的熱忱 何婷婷老師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