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數學學習領域

教育特種部隊 先改變老師再影響學生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老師們很難保證自己無所不知,當遇到超出能力範圍的問題,該怎麼辦?有「創新教父」之稱的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agleby Christensen),曾經提出「教育創新需要『特種部隊』」的理論。所謂教育特種部隊,指的就是「智庫」,由一群領域內的頂尖人才組成特殊小組,以多元智能共同研發新的教學模組,並將模組排列組合,設計成獨一無二的專屬課程,宜蘭縣國教輔導團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角色。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用心思考的數學思想家麥思客(Mathinker),一群熱愛數學的國小優良教師,組成「國小數學協作小組」,透過研發與實踐不同的課程、教學與評量設計,以有趣、有效和有意義的方式,與第一線教學現場的老師們一同分享,十幾年來,宜蘭縣國教輔導團走遍縣內每間小學,辦理上百場主題研習活動,期望藉此協助老師們發揮專業教學能力,進而促使學生自主思考、有效學習。

專案具體內容: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深耕數學教育十幾年,覺察如果只有單向專業的給予,不僅難以改變老師們固有的思維,更難看見老師們持續性的專業深化,宜蘭國教輔導團提出「思維 ∩ 溫度 = 宜蘭好師 Q 做伙」方程式:數學教學「思維」啟發 + 有「溫度」的心理連結 = 老師及學生擁有「幸福的專業享受」。

輔導團集結數學菁英,組成「會思考的學習型組織」,透過改變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來活化數學思維,建立教師們共同的理念與目標,在信任的氛圍下,營造樂於溝通的環境,以達到四個目標:

一、「連續性」──透過有系統的增能規劃,形成以人為主軸的數學教育脈絡,不僅是知能與人際的連結,更是創造整體性的課程革新。

二、「實踐性」──培育各校召集人種籽教師,透過理論和實作的交錯,進行教學思維活化課程,採取工作坊或跨校性社群,進行研習並有成果產出,同時也提供教師回校實踐的機會;以課堂實踐為主軸,將幾個子計畫整合成「旗艦型教學提升計畫」,由參與的老師們實踐透過共同備課所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現場實錄、共同議課等,提供教師間的專業對話。

三、「分享性」──強化參與教師分享與開放的態度,有助於信任關係的建立,讓更多教師願意參與。藉此也建立教師們分享及專業對話的時間與空間,促進彼此的專業成長。

四、「同理性」──從同理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交互回應,期望教師有效覺察差異,並積極建構專業教學支持系統,成為教師堅實的後盾,回歸課堂教學的有效法則。

【主題一:備課到你家,限時專送給您!】

如何解決老師們的教學需求?讓老師們願意主動,是這個計畫的開始。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鼓勵學習社群或學校老師,依據實際教學需求,主動提出共同備課申請,接著依據老師們的需求,針對該教學單元「客製化」備課內容與模式,並由團隊夥伴前往該校,進行 2 次工作坊服務,不僅建立夥伴情誼的人脈網絡,也鼓勵該名老師成為學校的領導教師。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研發「數學備課五部曲」,以引發老師教學思維的備課模式,帶領老師們思考假設性的學習軌跡,強調分享與開放的態度。並期待透過專業知能的深化,讓老師的教學模式也能產生改變。同時也協助該校建立備課模式與機制,提供備課模式文宣 L 夾,同時運用部落格「國小數學寶庫」分享成果,期盼讓老師們的備課,成為輕鬆的日常。

【主題二:教學卡卡嗎?陪你用「提問」引發學生學習思維!】

如何讓理論與實踐接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由團隊夥伴入班,與老師一起協同教學。首先,透過連續性工作坊或校本社群研習,讓老師們從體驗、體會到體現學習歷程與專業對話。接著,以持續性的專業陪伴,由多位團隊夥伴入班進行協同教學,與該名老師一起在課堂中實踐有效的課堂提問,並記錄與整理課堂中的師生問答後,協助老師將此提問課例與全縣教師分享,進而提供教師專業分享的舞台,培育更多專家教師。

一、數學七彩提問卡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針對老師們在教學現場的需求,研發出「數學課堂七彩提問卡」,包含提問地圖、提問流、五大提問類型及對應的提問舉例,像是「你是怎麼知道的?」、「可以多說一點嗎?」、「是什麼原因」、「你是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你喜歡什麼做法?理由是什麼?」,幾句簡單的對話組合,不僅活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讓老師「七卡在手,提問不卡」,也成為促進孩子思考的好工具。

二、建置網路平台
除了透過實體工作坊的推廣,也建置 Line 群組「就數好課」,讓每位教師都能分享提問設計與對話交流,利於提問教學的實踐。同時,運用 Facebook 社團「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小數學領域」、Line 官方帳號「就數為你 in 宜蘭」,除了提供專業知能訊息、研習回饋,更不定時舉辦抽獎活動或優惠券活動,以此作為連結教師們心理溫度的工具,更促進更多教師專業的提升。

【主題三:鄉鎮市巡迴服務──跨校大備課!】

宜蘭縣有許多小型國小,一個年級只有一位老師,教師們長期以單打獨鬥的模式備課,沒有一起共同準備課程的夥伴。假設在同一鄉鎮市,有相近的人文環境與資源,如果能串起跨校教師間的關係,凝聚教學改變的力量,對教學來說將是一大助益。因此宜蘭縣國教輔導團以鄉鎮市巡迴服務模式,讓同鄉鎮市、不同學校的老師,進行同年級共同備課。第一次工作坊的主題是「學習任務」安排及「關鍵提問」設計,第二次工作坊,則是每位老師回校實踐後的分享與專業對話。

工作坊中,團隊夥伴需創造教師間合作與經驗交流的機會,維持開放與樂於分享的環境,目的在於彼此信任關係的建立、人與人之間溫度的提升。同時,運用 Line 群組,創造即時性的專業交流,讓這個學習組織在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的陪伴下,能持續地專業深化。

【主題四:從一間「麥思數學教室」,讓孩子看見數學的美】

學習數學,不該是一連串算式與標準答案的組合,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數學老師」宜蘭縣國教輔導團於每週二、四的午休時間,開設一到六年級「玩魔數」課程,由一群完成培訓的高年級數學小志工,以分組的方式帶領一到六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操作活動或遊戲,期盼藉此讓孩子看見數學的多樣性、趣味性,並用孩子的語言彼此進行交流互動,也體認到生活中數學的美麗。

一、建置專屬數學教室
在學校家長會的經費捐助下,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將一間教室,改造成數學專屬的教學室,教學室裡頭搭配教科書的各式教具、學具、活動單,以及各式思考操作的學具和桌遊,全校老師都可以借用這間教學室或教具,豐厚自己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而午休時間則成為一到六年級學生「玩魔數」課程的場所。

二、培訓高年級數學小志工
請每個班級推薦兩名學生,參加為期六週的數學小志工培訓課,課程內容包含兩個向度:「溝通表達能力」與「思維表徵能力」。採小組合作的方式,拍攝教具操作或桌遊活動的說明影片,讓全校老師藉由影片,即能帶領學生正確使用教具或桌遊。同時,數學小志工也擔任「玩魔數」課程的小老師,在小組中進行教具操作,或桌遊活動的說明與指導。

三、全校「數學動動腦」
針對低、中、高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數學題目,讓全校學生都有機會寫下自己的解法與想法,最後由老師們挑選出優良的學習單,利用朝會時間頒發獎狀與獎品,鼓勵孩子多動腦、多思考。

四、建置網路數學小天地
透過部落格「麥思數學教室」,凝聚數學小志工們的情感,也發佈數學教室各項活動訊息或成果。另外,更多即時活動通知、預告與頒獎活動,將公佈於 Facebook 粉絲頁「宜蘭兒童」。

【主題五:數學素養怎麼教?讓我們教給你看!】

結合學校社群工作坊,由體驗實作活動、素養課例微型教學,讓教師在教材、教師與學生三個角色中,進行同理與後設,思考數學素養的意涵與意義,引動教學思維的改變。

以宜蘭縣國教輔導團研發的數學素養要素,進行教學課例的設計,每位設計者回到班級,進行教學實踐後的研修,再編撰成書籍。讓教學現場的老師們除了參與實體工作坊,也能參考專書中提供的,一到六年級多個單元、共 11 篇教學案例。另外,為了促進縣內教師更理解數學素養的具體實踐,除了提供學校社群協助之外,也讓宜蘭縣每間國小,都有一本數學素養專書,同時寄送到台灣各縣市輔導團,供全國教師進行專業交流與分享。

除了在縣內、縣外,推廣實體課程、數學素養教學專書、網路平台,宜蘭縣國教輔導團也獲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邀請,參與「2018 圓桌論壇——數學素養向前看」;同時加入國家教育研究院數學素養計劃,研發六年級「機率」教材。


成果與效益:

一、備課到你家,限時專送給您!
別以為老師們不愛研習,「共同備課申請」由學年群提出,每次一開放報名就名額「秒殺」,甚至有老師致電,希望能加開場次。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從老師們的需求出發,提供有溫度、專業的支持,盼望參與的教師能從自身學科知識、教學經驗、學生特質思考,形成假設性學習軌跡,也看見共備的美好與意義。

於學校行政端,除了容易建立備課模式,也方便組織備課社群。當老師的學科脈絡清楚,有助掌握學生學習,釐清學習迷思。成功國小的老師說「大家共同提出教學迷思,得到更多的教學方法,凝聚學年團隊,以利新課綱實施。」孝威國小的老師也分享,「增進校內垂直年級的連貫性、教學上可以微調教學流程、用更包容的心去面對學生。」

二、教學卡卡嗎?陪你用「提問」引發學生學習思維
別以為老師們只會問:「會不會?懂不懂?」連續實行四場工作坊,團隊夥伴與老師們一起探索提升學生思維的提問教學,從參與老師的回饋發現,老師們的提問已從「理解」學生想法,提升到「促進」學生思考。湖山國小王老師說,「我學到幾個重要的提問句,而且常使用後,學生更能主動思考。例如:『這些做法有沒有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你可以再多說一點嗎?』現在我學會分析自己的提問方式與理解學生的盲點,提升教師的提問能力,才能提升學生思考的能力!」

三、鄉鎮市巡迴服務──跨校大備課!
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們,為了孩子的學習,依任教年級分組備課。過程中,老師的對話交流因同鄉鎮市、學生背景經驗差異小,彼此更能針對學生的學習特質,備出一堂好課。而且許多老師皆樂於分享自己的「撇步」,回校實踐教學後,與大家分享所獲,研習後以 Line 群組,持續連結人與人的溫度與專業。

四、從一間「麥思數學教室」,讓孩子看見數學的美
「麥思數學教室」第一年採登記制度,每場限額 18 名,規定大家必須在第二節下課才能進行登記,結果孩子們居然要求第二堂課的老師提早下課,衝到數學教室排隊。由於孩子們實在太熱情,於是第二年改採每班限定 10 個名額的方式預先登記。學生鈞鈞說,「謝謝麥思數學教室給我機會當小志工,這一年半的時間教導別人,也被別人教導,這個教室的老師、學弟妹們好像一家人。雖然一開始不太順,但是有老師的幫忙,我變得比以前還強,到國中的學長姐也幫忙我很多。這是我最後一年了,希望這一年可以教更多學弟妹,即使我升上國中,這個教室也會深深放在我腦海裡。」學生哲哲也分享,「這裡讓我可以教別人,跟別的志工合作。教別人時,有的小朋友很專心聽,一下子就會了;有的人不懂,我就很有耐心的再教一次,在他們了解的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

五、數學素養是什麼?教給你看
團隊夥伴以微型教學的模式,讓現場老師體驗扮演學生,透過思考、收斂聚焦,這些素養要素被歸納出來後,團隊夥伴再與老師共同研發、實踐 11 個素養課例,並在多堂數學素養公開課,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也讓觀課老師們理解與運用。光復國小何老師說,「實際到班上上課後,發現孩子們都很投入,也會跟著思考問題,情境安排有故事性,學生意猶未盡。」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備課五部曲
1、協助 18 間國小,參與教師約 250 人次。
2、宜蘭縣內外的學習社群分享,約 16 場次、500 位教師。

二、有效提問
1、培訓約 20 位教師,辦理宜蘭全縣研習分享。
2、於 Facebook 社團(221 位成員)、Line 官方帳號(137 位成員),舉辦抽獎活動,送出 50 套七彩提問卡,對象含外縣市教師。
3、教師間產生磁吸效應,踴躍加入平台,促進彼此專業提升。

三、跨校大備課
宜蘭縣十二鄉鎮市,約 200 位教師參與,產出約 30 個備課課例與實踐教學。

四、麥思數學教室
培訓 24 位數學小志工,參與「玩魔數」課程學生約 800 人次;「數學動動腦」學生約 400 人次。

五、數學素養
1、協助宜蘭縣內外研習約 30 場。
2、數學素養專書於各地分享約 150 本,並建置網路平台供全國教師下載。


相關連結:

【正聲廣播電台】迎接108新課綱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