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南投縣長福國民小學

耕讀山林.放眼世界


六月畢業季,鳳凰花開、驪歌初唱,許多人都用獨特的方式為畢業留下美好的紀念,有人製作畢業寫真、有人單車環島,也有人完成登百岳的夢想。南投縣國姓鄉長福國小有 8 位畢業生,選擇「幫尼泊爾小孩建造一座水槽」作為畢業挑戰,他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見證自己成長的同時,也為小學時光畫上完美的句點。

其實,以「助人」作為畢業活動,不僅是一種紀念,也是長福國小的主題式教學課程之一。在全校只有 41 位學生的地方小校,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教學團隊規劃了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包括畢業自助旅行、服務學習、國際教育、戶外教育和未來想像……等,希望以創意另類、並且更貼近生活、貼近土地的特色課程,協助孩子學習與成長,也為偏鄉教育帶來希望。

專案具體內容:

長福國小教師團隊投入主題式教學課程近二十年,因為學生數少,常以混齡方式進行課程。為避免同一主題重覆進行,降低學童的學習興趣,因此,同一主題通常隔年進行;為使同一主題可以深入促進學童學習,每一主題均透過教學省思與討論,反覆修調。教師團隊除了規劃、設計主題,更帶著孩子共同參與課程當中的每個環節,透過實踐一起寫下一個又一個故事,證明教育真的可以不一樣。

【鄉下老鼠進城:畢業自助旅行課程】

小學六年期間,難免會遇到校際交流活動,雖然藉由活動讓孩子有機會到都會旅遊,但經驗卻不深入,教師團隊於是決定以此為基礎,找出與旅程相關的能力指標,帶領孩子規劃並進行三天兩夜的自助旅行。

課程開始之前,師生共同分組,以學習的七大領域(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科技、綜合活動)為主軸,從旅程的前期、中期、後期,融入人、事、時、地、物等元素進行發想,找出旅程中可以學習的部分,學生的角色由「執行任務」轉變為「解決問題」,除了須完成被賦予的任務之外,還多了問題解析與探討。

以旅程中的數學為例。「火車時刻表」是南投縣的孩子少有機會遇到的課題,除了解讀火車時刻表之外,還需釐清「什麼時刻」和「花了多少時間」的不同。「百分率」是六年級數學的單元之一,老師挑選「費用」來做百分率的實作,包括這趟行程的總花費是多少?膳食花了多少錢?占全部的多少?交通費占了多少?門票占了多少?保險占了多少?其他占了多少?一一找出來之後,再用比例圖呈現出來。

有距離、有時間,就可以找出「速度」。一團人搭乘三種不同的大眾交通工具:公車、火車和捷運。搭乘的時候,老師請學生先感覺一下誰快誰慢,回來後再用數學的方法,算出它們的速度各是多少,以印證自己的感覺。撇除速度較快、很難知道準確時間的捷運,火車和公車都可以清楚的算出來。

「圓」與「扇形」是摩天輪帶來的即席課題,由五十個座位的支架夾成的扇形是最好的扇形素材,18 分鐘轉完一圈的美麗華摩天輪,速度是多少?和兒童育樂中心裡的小摩天輪比起來,誰轉得比較快?

除了上述的課題之外,畢業旅行中到處都可以看到豐富的教材,包括火車站牌的解讀、捷運路線的解讀、車票的票價、團體票的折扣該付多少錢、時間的掌控、怎麼排隊、怎麼分組,處處都是數學的題材。

因為不是自己一人的旅行,同學之間必須互相溝通協調,才能設計出大家都滿意的旅程。在規劃的過程中,孩子不但資訊運用能力提升了,溝通表達技巧也有長足的進步。回到學校後,師生們除了進行旅程的省思與討論,準畢業生也向家長和學弟妹分享旅程見聞及旅程中的新發現,旅程的結束,往往是另一趟學習旅程的開始。

【手繪故鄉.愛傳異邦:從認同家鄉到探索世界的服務學習課程】

九二一地震後,長福有許多與外校交流的機會,在這些交流的場合中,如何準備合適的伴手禮,是孩子和老師們的共同困擾。起初,送家裡有的、家鄉有的物品,是準備伴手禮的基本原則,後來孩子們以花朵、葉片、種子和樹枝,創作壓花鑰匙圈、葉脈香茅香皂、梅精靈手機吊飾、貓頭鷹鑰匙架……等作為禮物;也曾以客家人擅長的醃漬方法,搭配標籤與包裝設計,製作水果酵素。

近十年來,伴手禮又有了新樣貌,以種子、客家文化、家鄉故事、生態故事為素材,孩子們自製手工圖畫故事小書,至今已完成《散播愛心的倒地鈴》、《探索自我的梅精靈》、《如果你是焗腦工人》、《好食的客家味》、《蝶倒.蛹敢.蟲生~鳳蝶寶寶成長故事》等 10 本繪本,自製圖畫小書儼然成為長福伴手禮的代言產品。而在製作這份伴手禮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用雙手雙腳踏查,也懂得透過觀察、訪談搜集資料,用故事、童詩與圖畫,敘說家鄉的故事。

2011 年,地震那年出生的孩子即將畢業,畢業班的教室裡,熱烈討論:今年要做什麼畢業活動?這一年,老師正好帶著孩子們閱讀《六十億人的幸福互助會》和《與大山賽跑》兩本書,也帶著大家討論:總是受人幫助的我們,有沒有可能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學到什麼?

有感於長期以來接受外界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助,經過幾週的討論,大家終於決定了這一年畢業活動的內容。孩子們回顧自己的小學生涯,配合照片,完成這樣的活動說明:

「1999 年,還是小 baby 的我們遇到了 921 地震。那年,我們受到很多人的幫助。隔年,還有一位游伯伯,幫我們重建了長福國小。」「2005 年,天真無邪的我們入學了,六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又精彩。」「2011 年,小學生活即將結束,我們要做一件特別有意義又值得紀念的事,來慶祝我們長大。」

清潔的用水、新鮮的食物對我們來說理所當然,但是,對尼泊爾的孩子來說卻是遙不可及,好多孩子來不及長大,就因為沒有乾淨的水死亡。因此,我們決定義賣五、六年級時共同創作的小繪本《散播愛心的倒地鈴》與《梅精靈的探索之旅》,將收入捐給國立體育大學在尼泊爾進行的「海外遠征與服務學習計畫」,幫尼泊爾的小孩建一座水槽。

繪本是孩子們之前完成的,以種子為主角,別上自製吊飾,本來是校際交流或外賓到訪時的伴手禮,還曾經在文建會比賽中贏得一筆獎金。孩子們捐出一半的獎金印製繪本,邀請學弟妹共組生產線製作吊飾,再透過各種管道義賣募款。

從五月起,他們上網、也到廟會、休閒農場推銷,孩子們興致勃勃,老師們卻憂心忡忡,擔心會引來批評意見與負面聲音。結果證明擔心是多餘的,義賣訊息在網路上受到熱烈回響,短短三個星期,收入超過十萬元。全數捐贈給「幫尼泊爾小孩建造一座水槽計畫」,解決當地水資源困境。長福國小校長吳碧霞說,「透過閱讀與課程設計規劃的啟發,偏遠小校的學生也可以關懷國際事務,擁有國際觀。」

2014 年,尼泊爾照亮生命小學校長來到長福,帶來蓄水池完工啟用的消息,校長說,這座蓄水池除了學校之外,也分享給所有需要用水的人使用。然而,捐贈水槽計畫只是個開端,長福學童多次義賣自製繪本,捐助尼泊爾照亮生命小學,建造地下蓄水池、教室和麵包工坊;捐助麥當勞叔叔之家,讓遠地就醫的孩子有住宿的地方,八年來捐款的金額超過台幣六十萬元。

在進行服務的過程中,透過對服務對象的認識,孩子們也對日常生活之外的場域有了更多的探討。完成服務學習課程後,有個孩子說,「我們是不是真的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這件事對我的影響不只在現在,將來遇到挫折的時候,想到自己曾經和大家一起完成這麼困難的事,就知道自己有能力再站起來。」

【小小地球村:從身邊物品,探索自己與這個世界有何關聯的國際教育課程】

「拓展學童國際視野」是偏鄉重要,但困難的課題。由於平常遇到外國人、與外國人互動的機會很少,即使孩子在課堂上說出「對不同文化應該要給予尊重與關懷」的結論,但他們並不是「真的」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國家、其他文化有關係。因此教師團隊認為,引進民間團體的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蛛絲馬跡、在課程中深入探討,才是持久而有效的作法。老師以「小小地球村」為題,進行兩組國際教育課程。

一、日常生活用品產地溯源,解析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從一日生活開始思考,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會用到哪些物品?再針對這些物品進行調查,看看它們來自哪裡。大家家中的衣物以中國製和越南製最多,這兩年,還多了孟加拉這個產地;家電用品以台灣製造的數量最多,但韓國、日本和中國製的家電也有不少;鏈鋸、運搬車、發電機主要來自日本、中國和台灣;美勞教室的顏料與色筆、音樂教室的樂器、辦公室的文具、圖書室的書籍,我們身邊充滿著來自世界各國的物品。

調查完成後,大家將自己的生活用品圖,以毛線連結在世界地圖的國家位置上,原本隱而未見的「關係」變得具體而真實,透過這些關係線,接著探討世界各國和自己日常生活的關係。

二、長期閱讀國際新聞摘要,發現國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持續三個月的閱讀之後,大家先將國際事件分類,以合適的顏色代替事件類別,例如紅色代表可能引起戰爭的事件、黑色代表恐怖攻擊、綠色代表天災、藍色代表政治事件,用圖釘逐一標註在世界地圖上。標註完成後探討台灣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哪裡?哪些地區可能引發戰爭?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到清楚的脈絡。

課程最後,以媒體主編的角度,挑選這三個月當中最重要的五則國際新聞,以電視名嘴的立場,解析國際事件,推敲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從主編的角度思考,練習事件的重要性該如何判斷;以名嘴的經驗判斷,練習根據相關訊息與系列事件進行推測。


成果與效益:

雖然不容易以紙筆評量的分數看到孩子的學習成效,但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進步:

一、能夠關注生活中的現象、發現問題;能夠依據已知的訊息,加以運用、分析;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探索新的問題。以「小小地球村」課程為例,孩子能依據生活物品產地,初步剖析中國、美國強盛的原因,解釋東南亞地區國家的改變,推測可能發生和「可能但不會發生」的世界大事,並解釋台灣媒體關注的觀點。

二、除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之外,孩子們在情意方面也有大大地進步:願意挑戰自己、與人溝通,同理他人並接受不同的觀點。

三、學習能力佳的孩子,在主題式學習中有所進益;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進行主題式學習時,也特別能夠堅持,不輕易放棄。能力好的孩子認為主題式學習,有趣而充滿挑戰;能力不好的孩子也堅持,這是他們可以完成的學習。例如:
1、在數學課堂上,原本一遇到複合形體表面積,就覺得頭昏腦脹的孩子,在計算複雜的牆面彩繪面積時,在其他同學都完成、下課離開之後,還是堅持要完成自己的計算;
2、遇到麻煩的計算,原本習慣等著答案公布的孩子,在計算鳳蝶幼蟲平均蛹期時,即使一錯再錯,還是想靠自己的能力算出和同學一樣的答案。

四、孩子一屆一屆畢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升學成績,但可以確實地看到在主題式課程的引導下,他們的影響和改變。例如:
1、在服務學習課程中感受到助人的快樂,體認到「被幫助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有機會也應該幫助別人」的孩子,離開學校之後,仍願意持續捐出自己的獎學金與競賽獎金,協助其他需要被幫助的人。
2、在創作家鄉故事繪本時,發現自己對繪畫有興趣、有天份的孩子,持續朝向成為美工設計人員而努力。
3、在自助旅行課程中發現自己「雖然在功課上沒有很在行,卻有很好的生活能力」,立志要「自己帶媽媽到台北玩」的孩子,也多次帶媽媽出國旅遊。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長福的主題式教學案例,透過教學經驗分享、教學卓越團隊競賽、媒體報導、網路訊息,進行過上百場相關經驗分享。俄羅斯電視台還曾於世大運期間到校採訪,並於新聞節目中播出。

二、由學生規劃進行自助旅行、製作家鄉伴手禮、創作故事繪本、義賣進行服務學習、想像自己與家鄉的未來,也引起不少激盪與回響,其他國中、小都有老師參考長福的作法,設計發展自己的課程。


相關連結:

長福國小攀樹體驗 學童克服恐懼挑戰自我
國姓長福國小校園彩繪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