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為了因應芳和實中三學期制,這套課程也採三階段進行,由不同領域的老師輪番上陣授課。起初考量到新生對彼此很陌生,因此先由綜合領域課的老師打頭陣,活絡上課氣氛、帶領團體動力,讓互不認識的學生增加互動的機會,透過活動感受「合作」的力量,同時也一起訂定「團體規範」,以利接續的課程能反覆建構這些團體共識。
【第一學期:超級房仲出任務─研究探訪社區的過去與現在】
課程一開始,先運用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的線上工具,讓學生了解學校與社區發展過程中地貌的變化,從文本閱讀中概述此區的發展脈絡。等學生對此區域有初步認識後,以「超級房仲出任務」作為包裝,透過角色扮演進行小組對抗賽。由學生擔任房仲,教師擔任房客,房客依照社區的不同面向,提出不同需求,讓學生分組進行訪問、記錄,並查找房仲網站,搜尋合適的房子,接著根據地圖進行路線規劃探悉,透過實際走察進行社區觀察,了解社區的特色,並繪製社區主題地圖,最後再進行搶客大戰。請各組同學運用自己能夠掌握的方式,例如 rap、拍影片、演戲等介紹該區特色,兩班觀摩學習,相互 PK 對抗,透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學生樂於學習。
課程進行過程中,老師扮演引導的角色,盡量不介入,僅從旁提醒與困難協助。透過學生親身觀察,從房仲網站上觀察到周圍地段房價的落差、從同儕的介紹中了解這個區域產業的相異性,不僅發現社區的多元面貌與特色,也產生問題意識:「不同區域的差異為什麼這麼大?」有了這樣的好奇,便能帶入第二學期的課程內涵。
【第二學期:社區桌遊─透過遊戲了解社區內涵】
第二學期由國文老師進行授課,接續第一學期內容,引導學生透過遊戲,更深入地了解社區。首先,藉由不同桌遊的體驗與觀察,讓學生試圖分析好的桌遊應該有哪些元素,請每位學生將思考的要點羅列並張貼於黑板上,全班一起討論,並將這些要點聚焦,接著進行提問練習,由於此部分須深入了解社區內涵,因此學生除了上網查找資料,也會訪問居住在社區內的學長姐或店家,以利深入瞭解此地的發展脈絡。最後再透過地契給予、買賣條件等遊戲設計,加入社區介紹與史地說明,玩桌遊的同時也認識芳和周遭社區。
課程進行過程中,學生須自主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透過同儕給予建議來精進方案的規劃。老師除了給學生嘗試錯誤的機會,也不斷激勵學生,累積失敗的經驗,可以成為下一次精進的動力。學期評量強調遊戲機制與社區的連結,以及精進修正的態度,以達到自我的最高品質,因此第二學期每位學生都需要動手操作,最終每個人都會有一份自己創意發想的成果,並透過不斷修正與調整,發展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
【第三學期:社區魔法師─行動方案規劃執行】
透過「社區看、想、疑」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回顧社區走察照片,並寫下看到什麼具體的事物(名詞),想想如何形容社區 (形容詞),對於社區觀察提出好奇,讓各組試著去解決同學們所觀察的問題,並對社區進行「優劣分析 (SWOT)」,釐清芳和社區的優勢、劣勢、機會與所在威脅。接著進行「夢想社區」討論,從學習單上可以得知每個人對理想中的社區期待不盡相同,全班討論聚焦,以「曼陀羅思考法」歸納出 9 大理想條件,並觀察芳和社區是否具備這些條件,若未達標可以如何做,讓社區逐漸趨近於理想的樣態,引導學生思考,幾個月的觀察下來,芳和社區有哪些部分可以再努力變得更好。
小組討論後,請每組同學寫出社區改造的提案,並進行初步規劃,包含社區環境清潔、社區導覽 (生態公園、古蹟介紹)、社區綠化、社區彩繪、社區影片、拯救流浪貓狗、社區表演、社區補習班等,主題具多樣性,呈現學生單純的想法與良善的初心。接著,將四個班級所提出來的行動方案,張貼於校園樓梯間,進行全校票選活動,學生們可以根據方案的可行性、預期成效等進行投票,最後列出得票數最高的 7 個行動方案,讓各班學生自己選擇想做的方案內容,並開始著手進行更加具體的規劃。
由於社會科學強調用證據說話,行動方案的規劃亦是如此,需要有所根據來進行方案設計思考。因此每周行動方案規劃,都會給各小組討論時間,也讓其他組別給予回饋,每組的方案也會多次反覆檢視、修正,而老師僅在旁觀察,不給予任何指令,一切仰賴學生自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若經嘗試仍未能達到目標,小組才能採取求助的途徑。
執行方案的過程中,各組同學深深體會什麼是知易行難。有些組別走出校門與里民接觸、互動,但訪不如預期順利;有些組別在與機關單位接洽時,發覺行政程序的瑣碎與困難;有些組別規劃完成後才發現成效不彰……。13 組學生的行動方案都面臨到不同的困境與挫折,雖然失落,但重要的是事後的檢討,包括計畫執行過程中哪裡可以再加強、口訪問題是否不適當、團體合作分工出了哪些狀況等,這些都是經驗累積的重要過程。
在真實情境中進行探索,往往更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學生在執行行動方案期間,不僅了解到方案策畫不容易,更體會到執行的難處與挫折,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努力找到解決方法突破困境,因此最終各組幾乎都完成了預期目標,沒有完成的組別也寫出了事後的規劃執行方式,努力補救時間沒有掌控好的不足。
整體而言,三階段循序漸進的課程,讓學生對校園周遭有了初步觀察與深入了解,最後再針對社區需求給予實質的行動改變。從表層到核心,學生感受儘管自己只出了微薄之力,做起來也是相當不容易,而且透過方案實際執行,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有些作為,藉此在學習上得到成就感,也延續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情。
成果與效益:
一、團隊合作
由於課程多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學生彼此的溝通、互助顯得相當重要。不少學生表示從課程中學到團隊合作不容易,尤其跨班合作更是相當困難,起初覺得厭煩,經多次溝通,始能相互理解,進而交流、互動,後來更發現跨班交流可以激盪出不同火花,且目標一致,大家會共同分擔,一起完成任務,不僅有成就感,還令人感動。
也有學生表示「學習到以『組』為單位來完成任務,團隊中每個人能力不同,應包容有困難的人,當自己失誤時大家也能夠體諒。」在團隊互動的過程中應「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避免誤會與溝通不良,甚至要看到他人的好,讓每一個人都有發揮專長的機會。相信在這一年的過程中,學生深刻體會到團隊共創的意義,也符應「傾聽合作」的學生圖像。
二、時間管理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有學生心有戚戚焉的表示。三個學期的主題課程皆有不同任務,因為覺得有趣,想把學習任務做好,但每一次的討論往往推翻前次的討論,一直變來變去,耗盡不少時間,因此常覺得時間不足。但同時,他們也正向思考,應在計畫時有周全的考量,才不會東漏西漏,浪費許多時間在重複性的討論,尤其行動方案的規劃,不是只有組內討論,需要走出校園與校外的人們互動,所以更需要精準的規劃期程。不少學生表示有了這次的經驗,會更加審慎的計劃與分配自己的時間,團體討論也要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避免拖延,以能更完美的呈現。符合了學生圖像中「自律負責」的向度。
三、規劃執行
課程安排循序漸進,起初老師搭鷹架協助,後來就逐步放手讓學生獨立規劃方案,並實際執行。學生從一開始的討論、計畫,到實際走入社區執行,聯繫里長,與里民、商家互動,甚至與地方單位接洽等,這些自主性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是實實在在的學習歷程。舉例來說學生想進行社區美化,改造地下道,但公路管理局表示日後維護問題亦須處理,後來學生們將目標改成美化校門,但又面臨油漆塗料分為好多種形式,在與美術老師、店家老闆多次討論後,選擇適合的漆料,利用課餘時間到校完成美化行動。
這中間幾經波折,但學生仍然沒有放棄,甚至更加把握時間完成任務。總體而言,每一組在計畫的過程都沒有太順利,歷經好幾經修改,不斷遇挫,但團體給予正向力量,愈挫愈勇,最後仍相當負責任的完成任務,不少學生表示很喜歡這樣「自由」的課程,覺得老師信任他們,在必要時候也會給予協助,但幾乎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很有成就感。也有學生提到「走出教室觀察,更能發現問題之所在。」甚至能對社區帶來實質幫助,這也符應了學生圖像中「創新探索」的表現。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老師多次對外分享專案計畫
目前已在去年「夢的 N 次方─宜蘭場」中分享給社會領域教師,並於今年「臺北市創新實驗教育成果發表會」,以及「台北市國中課程博覽會」中發表,有不少教師相當認同以「房仲」作為包裝的創意性,放手給予試挫機會,並循序漸進與社區互動的作法既有意義,也讓學生維持參與興趣,相信這些巧思能帶來一些想法上的影響。
二、學生於校內分享展現學習經驗
而今年六月,在芳和「學習慶典」中,學生親自分享學習歷程,讓參與的來賓、家長,無不深受感動,甚至有家長說「學校的用心與努力,給孩子一個正常教育,讓念書不再只有『書本』這件事」,走出校外,學生學習更多,角度更廣,面相也更多元。再加上學生有自信的表達,台風穩健的展現,這些學習成效讓在場師長刮目相看,也相當認同。
相關連結:
【民視新聞】北市第一所實驗國中 芳和國中推探索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