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東縣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

三和STREAM走讀學堂


2019 全國FLL機器人大賽,全台 64 支隊伍互相較勁,其中有不少國高中選手是機器人大賽的常勝軍,但有一群來自後山的小朋友毫不怯場,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組成「三和 STREAM 創新機器人團隊」,以「太空漫遊」為主題,從家鄉的特色農作物出發,藉由綠色能源減少太空垃圾,將家鄉與科技連結,這項饒富創意與人文情懷的作品,最後獲得了佳作,進入全國排名 20 強。很多人都說偏鄉教育沒希望,但三和的孩子用亮眼成績向大家證明「我可以!」。

受到少子化影響,近年來臺東縣三和國小班級人數不斷下降,對文化刺激及學習品質都造成影響,為了突破困境,學校自 106 學年度起,轉型為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在混齡教學的模式下,透過實驗課程戶外探索、資訊創新,結合 STREAM SCHOOL 精神,進行跨領域專題式的設計教學,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就是「赤腹鷹邂逅走讀機器人」課程,孩子們對機器人從陌生到喜歡,對程式設計從害怕到產生興趣,三和走讀學堂的教學團隊期許,一定要讓孩子發現自己對未來的想像,而且不只是想像,還可以創見。

專案具體內容:

【環環相扣的混齡 STREAM 課程】

「全校 39 個學生,每個年級 5 到 6 人,比來比去就這些人。」三和國小的老師說,班級學生人數少,彼此之間能激盪出的可能性就少,經由混齡教學,教師們在共同備課與協同教學的正向互動模式下,可以發展差異化教學,引導不同年齡層的孩童,在課程中增進學習刺激。而走讀學堂除了融合各領域設計戶外探索課程,讓知識與生活產生連結,也結合行動學習,例如將學習單設計在平板電腦中,讓學生「邊走邊記錄」,或拍攝影片、照片,製作動態成果,在操作過程中內化所學。

近年來,STREAM教育席捲全球,所謂「STEAM」,其實是五個字的縮寫: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科技)、Engineering (工程)、Art (藝術)和 Math (數學)。這套結合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等專業領域的新興教育議題,不僅能補強不同學科間的隔閡,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及專案活動中,以「多重」管道的知識來源解決問題,在跨學科領域的教學架構下,學生也可以練習用不同的觀點切入思考,在多元發展下培養出跨界溝通的能力。而三和走讀學堂更進一步將 STEAM 升級為 STREAM,加入 R 的部分為Reading 和 wRiting,希望透過科技融入教學,讓走讀精神更名符其實。

此外,學校也打造出一個具備 75 吋觸控螢幕、樂高機器人、micro bit 創意機械組、3D 列印機、新聞臺攝影棚設備、創意生活數學開發設備及閱讀書庫的「STREAM 航海王智慧教室」。整個智慧教室分為四大區塊,包括藉由程式設計相關設備激發創新思維的「CODE 俱樂部」;運用桌遊、數學邏輯教材培養運算思維的「腦力運算空間」;具備多元讀物的「知識擷取資料庫」,以及備有攝影棚設備、攝影相關器材的「創客電影夢工廠」,讓學生學習製作節目,記錄並分享學習歷程。老師可以依課程安排,將智慧教室設備導入各學科領域,相較於課堂中的制式學習,寓教於樂更容易吸收知識,讓上學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而經由機器人編程設計學習,讓學生嘗試在過程中找到問題,進而運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

【赤腹鷹邂逅走讀機器人】

三和走讀學堂位於太麻里鄉三和村,面朝太平洋背向秀山,位置特色除了三和定置漁場外,最重要的自然環境生態為赤腹鷹過境的棲息地,此外大冠鷲也是常出現於秀山的留鳥。近年來隨著秀山開發,對棲地造成嚴重衝擊,三和走讀學堂將在地特色結合科技教育,以「赤腹鷹邂逅走讀機器人」課程,推動創新機器人教學及社區環境教育,讓學生由環境關懷開始,透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展現自發、互助、共好的核心素養。

一、秀山的悲歌
課程內涵:了解秀山因過度開發的發生轉變,進而探討環境的變化。
課程目標:學生藉由合作學習、溝通分享,關懷社區的生態環境,透過探索生活環境問題,了解秀山與赤腹鷹之間的關係。
主要領域:自然、語文、數學。

二、新聞特搜小組
課程內涵:統整分析秀山猛禽觀測地的特性,製作秀山猛禽觀測地調查表,並觀察、探究三和校園及周遭,哪些地方有猛禽的足跡。
課程目標:以猛禽為主題,進行專題導向學習,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及探究的能力。並培養學生具備擬定計畫,觀察、分析周遭環境特徵,進行情境學習。
主要領域:自然、數學、科技。

三、E起守護鷹
課程內涵:將赤腹鷹的相關資訊整理成解說講稿,培養孩子成為小小解說員,向外賓或當地民眾解說臺灣赤腹鷹。
課程目標:學生能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將赤腹鷹的現況與困境傳達給民眾了解;並透過課程引導積極參與社區關懷環境的活動。
主要領域:藝文、語文、自然。

四、赤腹鷹與機器人
課程內涵:研究赤腹鷹習性特徵,製作赤腹鷹機器人,利用感應器進行赤腹鷹特性的展現。
課程目標:學生能具備科技與資訊應用的基本素養,根據赤腹鷹特徵設計赤腹鷹機器人,並能根據課題探索,利用感應器進行赤腹鷹特性的展現。
主要領域:自然、科技、運算思維。

五、機器人與生活
課程內涵:以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利用機器人來改善生活問題。
課程目標:透過專題探討,學生能利用系統思考與科技能力來改善生活環境問題,並透過機器人的課程,認識自己的特質,發展生命的潛能。
主要領域:自然、藝文、語文、科技、運算思維。


成果與效益:

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的行動,不僅得到家長及學生的認同,更獲得台東縣教育處持續給予正向支持,同時外界對於三和走讀學堂的行動,也持續予以關注報導及肯定。此行動在所有面臨少子化教育問題的小校,都能參考行動策略、運作模式與發展歷程,進行適合該校該區域發展、適切學生學習的混齡跨領域的教學內容。


影響力與擴散性:

未來新的學年度,行動計畫分為兩個部分:

一、將非學科領域以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整合為更精緻的混齡課程,並將混齡跨領域的專題式教學設計整理成冊,提供給面臨相同教育問題的單位,發揮團隊正向影響力,讓更多孩子受益。

二、規劃親師生服務隊,落實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的核心素養,以戶外探索及資訊創新兩個主軸混齡課程,主動到面臨類似狀況的南迴線小校,進行經驗分享交流與學生專題課程服務,持續改善偏鄉小校的教育現況。


相關連結:

【更生日報】打造STREAM航海王智慧教室 融合四大配置 培養未來人才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創新混齡教學 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創造群體學習環境
【中時電子報】機器人大賽 三和國小亮眼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