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長榮百合國小位於屏東,創校 8 年,地處三個原民部落的永久屋基地──「RINARI(禮納里)」,學童都來自這三個部落,包括北排灣拉瓦爾亞族(Raval)發源地的大社部落、布曹爾亞族(Butsul)發源地的瑪家部落,以及西魯凱發源地的好茶部落,三個古老部落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
歷經過祖靈地摧毀、文化遺落的災難後,如何系統性的將祖先部落的傳承整合為學校教育系統,成為教師團隊與部落長輩最重視的大事,很艱難,但也必須完成!
【多元民族教育成就族群靈魂】
2019 年「台美聯盟全球大使獎學金課程(TUSA)」計畫,有 56 位來自美國的大學生來到長榮百合國小,小五、小六的學童為他們介紹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統建築、食物、節慶、以及生活圖騰、部落傳說故事與歷史;孩子不僅用中文,還自信的用英文介紹自己的文化,透過中英文的對談,讓這些大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長榮百合國小的課程與理念,除了強化主學習領域(國、英、數、族語)學習節數之外,重點在原民實驗校本課程,以文化主題統整課程──「禮納里 3S 而行 DNA 課程」(簡稱禮納里原民 DNA 課程)來詮釋與引導實驗課程的走向。
3S 而行,是取「三思而行」的諧音。其中 3S 即 soul、system、skills,相當於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個文化層次,「而行」即是 action,指涉多元文化教育「社會行動取向」。「DNA」則指民主(Democracy)、民族(Nationality)、行動(Action)三者英文字首的組合,意寓雙軌學歷行動取向。
【從部落知識建構文化統整課程系統】
校本課程包含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這些需要萃取族群文化的課程內涵,啟發學生對深層文化的理解,進而認可自己原民的身份與精神,這是一場情意與態度化育之旅,有許多細膩的環節需要引領與克服,無法單憑講述與灌輸可以達成。
創校八年來,教學團隊與耆老、文化老師不間斷增修部落知識體系建構,並使之轉化為文化統整課程,依教學者的經驗與兒童身心發展,各年級分別以「藝起樂舞」、「quma 生活」、「原民文學」、「建築智慧」、「狩獵文化」、「祭儀禮俗」為主題,各主題有四個單元。
主題課程是以民族文化為主,由部落老師協同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可以操作、理解與探索,進而了解文化深層的意義,輔以生命回溯課程,讓孩子置身族群共有的歷史生命之河中,更有感地透過實際部落與舊部落來領略生命的軌跡。
除了正式課程範圍的校本課程外,還有在生活情境中實踐力行的非正式課程,如在課後的家事協作、農耕參與、沈浸族語學習,以及以分享創新教學、文化研究與社團自主歷程與成果,定期每三個月辦理一次的兒童假日市集,還有學期中定期到各社區老人關懷站展演文化學習成果,藉此向長者分享與與請益。
以三年級「原民文學」的主題中「部落遷徙」單元為例,先由耆老講述遷移史(記憶),學生筆記記錄(理解),進行領域融入(擴展),再是比較部落間遷徙的差異並進行部落議題討論(請益、思辨、重整),最後於學校定期舉辦的兒童市集分享(實踐、分享)。
【找回祖靈地的尋根之旅】
107 年開始,學校為孩子們設計每年一次的「尋根之旅」。聚集在這裡的原住民族都是因為原部落受到八八風災摧毀,才遷居至此,多數孩子從未到過自己的祖先居住之地,因此學校老師與部落長老一起規劃、設計「尋根之旅」的校外課程。每次出行都需要數天時間,過程也常經歷亂石斷崖,風災後的一切忠實呈現眼前。
然而這個校外課程,是孩子們用身體、心智、意志三合一的投入學習才能完成。例如「古大社之行」,這是學校與部落的齊心之行,青年會獵者們也一路相陪與協助,讓部落共教的精神具體實踐。孩子們涉水走過滿是石頭的河床,歷經幾個小時才能抵達紮營地。勇士們安排孩子狩獵,學習就地取材,以山棕的葉子做釣魚工具,甚至自己撿材,生火炊飯,體驗不同的傳統生活。爬上崎嶇陡峭的山路,來到排灣族 Ravar 群最古老部落之一 Tavadran(達瓦蘭),看見數百年前祖先石板屋的遺蹟,貼近文化生命的源頭,現身同一場域,更能同理過去、珍惜現在。
再例如 107 年的舊好茶之行,教師與部落勇士們帶著學生回到好茶部落祖靈地「舊好茶」住三天二夜,沿途崩崖不斷,一趟路跋涉 6 小時,希望帶著下一代開始尋根之旅。孩子們屢屢置身在崎嶇不平、陡峭崖壁的艱辛河床和山路中,親自見證歷年風災對大地造成的衝擊,並學習如何運用最符合環保生態的方法來滿足日常生活,也更能體會先民披荊斬棘、卓絕毅力與共工合作的精神。
「尋根溯源」是部落與學校齊心參與合作,大夥兒重現生命共同體,而生命的記憶與體悟,需要特殊的場域,我們一起給了孩子這樣的場域。
【禮納里兒童假日市集,學習災後重建不是只能靠別人幫助】
教育、文化與產業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因推動每三個月一次的「兒童假日市集」而更加成熟,足為災後重建的教育典範。
假日市集是由學校與部落攜手合作,在學校公共空間舉辦。為了這一天,孩子學習規劃、執行與合作,除了場佈、主持、設計、宣傳、促銷等,還有學生作品與 vuvu 農作義賣,也有孩子們把關的文化體驗闖關;市集所得將用在關懷長者與自主學習,讓孩子可以更自立自強,在公益中展現公民行動。
此外,部落老人的參與更加強孩子在文化傳承上的接軌。也許是老人口中的故事、母語的使用、對原部落的懷想等……這些角落中悄悄發生的小事件,都在默默的延續部落文化資產與生命價值。
透過活動,教學團隊也在其中體會實驗教育的精神,師生共同在做中學,更能明白民族教育傳承的核心價值與精神。許多課程元素都和部落文化產業相關,孩子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能,更有在地文化的生命力。一次次的市集,學校教學團隊與部落幹部愈推動愈有心得,更瞭解這個平台與實驗教育之間的關聯與意義。
成果與效益:
一、以終為始的 DNA 課程和兒童假日市集,使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有感且有目標:
1、各年級都達到高師大識字量測驗系統母群平均水準,達常模標準之學生數近八成。
2、每生均可獨力或分組完成自主學習任務,發表能力進步幅度至少五等分一級。
3、學生缺席率極低,家長對教育支持與配合度提升。學生爭吵與人際不和諧之頻率大幅遞減,近兩年相較約少五成;相對校園師生和諧與自由、自律情形都有明顯提升。
4、近三年都有學生科展獲獎,並連兩年入圍原住民雲端科展。
二、其他師長們的回饋:
瑞祥老師說:孩子們主動找他要求在市集的「自由舞台」展演,並配合練習,也於市集前報名學校的課間展演平台,讓自己有舞台練習的經驗,為了使市集有更好的演出。
恆驥老師:孩子學會訂出階段性目標,本學年設定學生能完成自己的海報並能在市集平台分享,上學期讓孩子們試水溫,孩子比較沒有概念,但經過了一次發表經驗,下學期卻發現孩子們會給自己進度,以刺繡為例,本來是以一學期為單位完成,但後來孩子們自行調整每周進度,乃至於有孩子訂出每天的進度。
欣宜老師:市集讓孩子學會彼此欣賞、共工、走動管理。市集結束後,孩子們都說 OO 同學表現最好,他是我們班對學習投入最少的,卻在市集籌備中展現積極主動的態度,不願當個沒事的人。市集當天,孩子們走動管理班級的攤位,主動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忙,也有一些孩子四處兜售自己的文創作品。
在兒童市集中我們看見了──孩子的學習有了出口,更提升他們主動學習的意願,不願成為市集的邊緣人,願意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看見孩子們學習的美好,呈現學習自主、負責和共好的精神,是愛的行動,是在地公民。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本校為教育部偏鄉特色遊學學校,推動文化體驗遊學課程,每年參訪與遊學團隊達數十團,人次達三千人次以上。
二、受邀參與數次教育部實驗教育成果展。
三、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國及國內的老師、學生參訪、交流,以 107 學年度為例,有來自紐西蘭、美國、泰國、中國大陸的國外團體,來自國內的公私立團體。
四、藉由學校舉辦的尋根溯源活動,讓部落動起來,並實踐與學校共教孩子的理想世界。
五、每三個月一次為公益與學習為目的的兒童假日市集,所得將用在關懷長者與自主學習,讓孩子可以更自立自強,展現公民行動。
六、屏東縣第一所接受實驗教育評鑑的學校,榮獲最高等級-優良,到各校分享驗教育經驗,亦於縣研習府辦理。
相關連結:
【原視新聞】長榮百合國小8週年校慶 展民族教育成果 【原視新聞】假日兒童市集 生學習自主用行動圓夢 【原視新聞】長榮百合國小文化課 學習搭建石板屋模型 【國語日報社】屏縣長榮百合迎外籍生 宣傳部落文化 【國語日報社】休業式成果發表 測音頻辨石板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