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這裡的學生,皆為高職階段的身心障礙者,許多孩子正面臨著現實帶來的困境──包括弱勢的家庭環境、低學習成就、有些孩子有情緒障礙或溝通不順的問題,進入高職,更要面臨未來的職業選擇。
以往,高職特教班稱為綜合職能科,學校安排的授課範圍較廣泛,若孩子對於自我了解與職業興趣、性向不夠清楚,畢業後常是被動接受安排職場,易對未來就業內容感到迷惘;再者學習內容雖廣但不精,許多同學工作一段時間後便感到困難重重,甚至因為無法勝任工作而遭職場淘汰,導致不少學生缺乏就業的信心。
新課綱後,綜合職能科轉型為「餐飲服務科」,教學團隊設計新的課程方向,從自我與職業兩大概念出發,幫學生提早面臨職業性向選擇與思考未來就業方向。
【針對瑞芳觀光服務在地產業,擬訂個別化教育】
瑞芳在地產業已從昔日的礦業轉型為觀光服務業,今年更榮獲 2019 台灣前 30 大經典小鎮的殊榮。學生若要能順利在地就業,照顧與支持家庭,更需要有符合觀光服務業所需的基本能力。
因此,瑞工特教團隊針對每位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結合在地文化特色、透過課程設計,團隊共同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幫助學生在校學習能更加精進卓越,以培養學生具備社會適應、就業及獨立生活能力為首要目標,期許課程能幫助孩子深入社區、接軌國際,媒合學生進入商家實習,並推動特教教師社群團隊共備教學專業。
【設計情緒與社交課程:認識獨一無二的自己】
多數身心障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被引導認識自我的特質與珍貴之處,甚至因為學習障礙、受到排斥或歧視等經驗,很多孩子產生自卑、遲鈍的心態;這樣的孩子進入高職,特教老師團隊認為,認識自我並學會自信決策,是此階段必要培養的能力,因此讓學生了解自己及提升培養優勢能力之自主意識,為各課程主軸。
課程中,導師為每個孩子進行深談、家庭拜訪,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背景與情緒;並鼓勵孩子參加校內社團、參加義賣活動、到安養院義務服務、參與淨灘等,讓學生慢慢體會不同面貌的自己,並能具備自我覺察能力。這個過程較為漫長,但從細節中,孩子會開始看到自己的特質,在小心翼翼的接觸中,慢慢互相接受與包容,以及相信自己的價值,來開啟屬於自己人生的嶄新道路。
藉由特殊需求領域的社會技巧與情緒課程,並重視肢體開發潛能,更依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帶他們參加活動與競賽,幫助學生能夠更加認識與接納自我,進而肯定自我。
【參與社團、淨灘與義賣:帶領特殊生參與活動融入普通學生之中】
人際的互動,是職場上重要的能力。但是礙於社會大眾對於特殊生的了解不足與刻板印象,讓融合的推展上有許多難度。我們期許透過知能宣導、同儕指導、共同參與方式,使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能有最大的互動。藉由各式主題式活動,如:晨間報讀、愛心義賣、耶誕週傳情,帶領學生做好人際交流的準備,並且走進人群。
特殊學生接觸自然且真實的社會環境,從中學習相處之道,普通學生則認識並接納身心障礙學生,進而達到友善的校園環境,建立人人平等的價值觀,讓特殊生與大眾都有了改變。我們更從校園延伸至社區與社會,透過一次一次的互動與交流,拉近特殊生與社會的距離。
【就業:在校內開咖啡廳,準備進入職場實習】
隨著一屆屆學生的畢業,從學生、雇主及業師們給予的實質回饋中,發現學校與業界間有學用落差的斷層。並且也發現,學生在實際的職場中,常無法運用所學能力來解決問題。因此,為學生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技能及良好的工作態度成為學校的基本教育。
為了推廣在地就業,老師積極結合學校鄰近的社區資源,進行職場實習的媒合。但是在過程中,有時出現雇主不願意接納、學生工作技能不熟悉、不適應職場等問題,為了消弭這中間的落差,老師重新思考如何從課程調整,進行跨領域的整合。
每年,老師會為新生舉辦職能評估,從實作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基本認知能力、生理功能、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態度,以便設計出更貼近身心障礙生需求的課程。在校內,在導師的帶領下,各班都會開設「咖啡廳」,學生依能力各司其職,且能了解到經營商店的模式,活化課程。並依照學生的性向、興趣、能力,媒合在地職場。
老師在與雇主洽談時,會加以說明身心障礙生之特質、在校的課程訓練,以及實習過程中希望雇主合作的事項,建立明確的機制,讓學生在職場上能夠按部就班習得技能。每次職場實習的課程中,特教老師會到現場觀察學生的工作表現,提供工作分析或職務再設計策略,讓學生能夠在職場上改善其工作速度及品質,並記錄職場週誌,回到課堂進行討論及分享。
【特殊生也能爭取到國際交流機會】
瑞芳是通往九份、金瓜石的重要交通樞紐,亦是各國觀光客匯聚之處,課程設計希望讓學生了解並運用此一特色,以服務為主軸重點,教導學生學習以自己的能力貢獻家園,進一步培養就業發展力,達到成己利他的目標。課程中,孩子能認識在地文史,找出在地特色,藉此提升學生的服務能力,讓學生能夠從制式 SOP 流程,進步到擁有感動服務的理念及能力,增進學生在地就業的機會。
老師固定每月帶領學生到安養院服務,了解年長者的需求與不便,更可以去體貼他人;藉由淨灘活動,了解海洋生態與環境教育的重要;透過家長的支持下,我們與地方文史協會合作,帶領學生更去認識家鄉;最後我們爭取與創造國際交流機會,藉由國際姊妹校到校蒞臨,安排至實習咖啡廳,讓學生有服務交流的機會,並且還辦理共學,與日本學生互相介紹家鄉的美食,達到文化交流的可能。
成果與效益:
瑞芳高工特教班的教育改革,以「SIEG」為教育宗旨,S 即 Self-concept(自我概念)、I 為 Inclusion(融合教育)、E 為 Employment(就業)、G 為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
一、Self-concept(自我概念)
透過情緒管理與社交課程安排,讓學生在面對情緒挫折與壓力時,能夠進行覺察,並且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中,透過情緒抒壓與自我調適的練習,讓學生的挫折力與復原力有效提升。學生因為清楚自我的優弱勢能力,在團隊教師群積極指導,注重學生優勢能力發展,讓學生有機會在各領域嶄露頭角。在體能肢體的訓練下,不僅提升工作體能與休閒生活品質,還在體育類競賽找到興趣與優勢,分別又有:104 年冬季特奧雪鞋獲得奧地利國手資格、106 年夏季特奧田徑 200 公尺獲得阿布達比國手資格、103~105 年及 107 年台灣北東區啦啦隊比賽皆榮獲特優、最佳創意獎。105 年~107 年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眾多競賽項目表現亮眼。在藝術有興趣的學生,也在教師的鼓勵下,於身心障礙者愛在畫中比賽獲優等,盡情揮灑創作;還有心思敏感卻不擅口語表達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書寫出流利的短文,還入選校刊內登載。
二、Inclusion(融合教育)
在校內推動晨間報讀活動已經第五年了,報名報讀志工人數從原先 5 人提升至 20 人以上,給予特教班學生更多元的經驗分享。愛心義賣與耶誕週參與人數,從師長擴大至校內師生共同參與。招募特教志工與特教班學生共學的體驗,由一般類科學生教導特殊生答題技巧與閱讀文章內容;特殊生擔任助手教導一般類科學生手調茶飲等餐飲課程,校內營造友善校園的風氣。帶學生走入社區,成立環境服務隊,與社區人士進行交流,讓社區人士看見學生的優勢與職業技巧。
三、Employment(就業)
在與社區共同努力下,職場實習合作店家已達40間,推廣在地就業,職種多元能依學生性向與興趣發展技能,由特教教師群擔任職場巡迴教師,提供工作分析策略、職務再設計策略,提升身障生工作速度及品質。學生在原實習職場因表現良好,經輔導畢業後續留者約40%;能順利畢業後穩定就業 3 個月以上者,從 103~105 年的 68% 上升至 105~108 年的 76%,更有高達其中有 85% 能夠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媒合工作,就近照顧家裡。因應轉型為餐飲服務科,每學期引進餐飲界業師進行合作教學至少安排兩次以上,還成功輔導學生參加萬能盃手沖咖啡比賽與全家米食創意競賽皆獲得入選。
四、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
每學期結合在地社區資源,以瑞芳為出發點,推廣志工服務學習,增進人際互動技巧與就業能力。結合瑞芳美食街推動清潔隊服務,由老師帶領學生利用假日至基隆文化廣場參與社區志工園遊服務,擔任仁愛之家老人養護中心敬老志工,瑞工特教啦啦隊還受邀至四腳亭桐花祭表演,培養在地貢獻與服務的熱忱。並且利用暑期增能班開設基礎英日語課程,增進學生基礎外語能力,面對外國觀光客可以不再膽怯。107 年 10 月與東京高校進行文化交流,在有日文專長的老師指導下,與姊妹校學生進行書信交流與分享彼此文化交流的共學課程,增進學生的視野。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校內推動:運用教學領域研究會、課發會等進行 6 次以上課程模組分享,聆聽其他科教師意見。
二、校外推廣:共進行超過 12 場以上分享,讓國中端、技職學校都可以了解課程內涵,甚至還遠到台東進行交流。參加校外創新課程發表,榮獲新北市教卓團隊、108 年天下創新 100 領袖入選。
三、學校推廣:104~108 年共辦理 12 次以上新北市校際觀課,與其他高職特教班進行交流互惠。
四、國外學校蒞校參訪:接待日本、德國等姐妹校達 5 所以上,分享課程精緻服務內涵。
五、各級長官肯定:教育局長、教育局專員到校訪視皆表示肯定,並給予回饋。
相關連結:
【新北新聞網】瑞芳區瑞工小舖飄香 特教班獲卓越教學特優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瑞工特教「S.I.E.G打造黃金就業力」專案 將代表新北市爭取全國教學卓越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