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我們種下的是未來


故事,從一個孩子的課後輔導開始。

為了幫他籌措生活費,以便能繼續念書,孩子一句「我會務農,從小跟著阿嬤下田」,成了「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簡稱璞育)走進農地的契機,進而窺見偏鄉重生的機會,實作教育的轉機,以及翻轉未來農產業的可能。

台南後壁,稻米富饒之地,青年外移之鄉,他們熱愛故鄉卻苦無生存機會,只得尋覓他鄉生活。璞育看見需求,挺身回應,開啟親身耕作的食農教育,拉近土地與年輕世代的關係,喚回人們「身在米鄉以米鄉為傲」的心情。我們以農為師,走向田野觸摸大地,推動自然農法,編列課程及研發技術,除了播下種子,更是種下農業和教育的未來。我們衷心祈願能撕下「務農沒前途」的標籤,為台灣農業的未來,描繪出更寬廣的想像版圖。

專案具體內容:

一、推廣食農課程

1.推動自然農法的觀念
實際栽種過兩期(一年)稻米之後,璞育才開始帶高中生和國中小學生走進農田。先以實地探查的方式,讓學生觀察自然農法和一般生產方式的差異性,比較人為介入後的生態系與天然環境的不同,說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功能,以及兩者如何協力使生態平衡,永續經營。孩子學習到「與自然共存」的觀念,知道珍貴的土地需要細心的保護。

璞育也將經年累月的體驗教學經驗,和新東國小一起合作整理,根據不同年級設定不同內容,撰編出版成一套六冊的自然農法稻作教材,讓農務知識更能有系統性的傳授與吸收。

2.食農體驗教育
璞育帶領孩子走出教室,走入豔陽懷抱中,他們拿起鋤具,腳踩泥地,透過整地、插秧、除草、製肥、下肥、收割等一連串操作;在田裡觀察各種『神奇寶貝』,看水蠆變成蜻蜓、看福壽螺變成小幫手、看瓢蟲消滅害蟲、水鳥安心地在田裡築巢生蛋並孕育下一代。

擁有第一線執行的扎實經驗,孩子會對整體農產業有更完整的接觸和理解,才知「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心情,而不單單是一時的體驗,誤把耕作當遊戲。下田耕種,接受更多元的刺激和學習,亦能養成技能。當農產品順利販賣出去後,在那一張張大笑容背後,洋溢著孩子充滿成就感的興奮心情。

3.萃取技術的應用
除了向學校推廣食農教育課程,璞育也籌備了有趣又生活化的短期課程,讓有興趣的民眾能以門檻最低的方式進入農家的世界,例如取材自自種的香草,無毒無用藥,讓學員能安心地透過萃取技術後,做為防蚊液或驅蟲用品,不僅帶回家使用,也達到街坊鄰里的宣傳效果。

二、受到國立大學計畫關注,引入高技術研發支援

當璞育帶著越來越多不同年紀的孩子走進稻田,不斷引發的效益,引起了成功大學 USR 計畫的關注。由成大的精緻農業中心引入的「微生物純化」和「作物萃取技術」,讓璞育的農產業有了理論基礎的支持,視野與能力被擴張。尤其透過微生物的純化和培養的應用,有效提高農產質量,受到農委會水保局賞識,帶著孩子種的稻米榮獲了 2018 年的「農村好物獎」,得到不少展售機會,開啟邁向自給自足的路,從販售受農產品的所得中,提撥成為協會其他方案的運作基金,實踐『教育改變產業,產業永續教育』的美好循環。

三、從田地、市集到餐桌,傳授一條龍的整合體驗教育

農耕是重點但不是終點,農產品必須要能夠成功販售,才有機會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讓孩子能放心的賴以維生、將農業看作一生志業的可能。因此璞育的教室又從田地移到網路平台上、市集賣場裡,孩子耕種的手,也是打鍵盤的手、包裝商品的手。有一雙萬能的手,就不怕未來沒有路走。與此同時,也在向社會大眾傳遞與自然共生的觀念,提升友善食材的意識,建立正確選擇食物的觀念,成為一位「有所買,有所不買」的聰明消費者。


成果與效益:

一、傳承專業且實用的農務課程,翻轉農夫地位

推動農務相關課程進入國中小校園,目前已有數百名學子接受過農務課程,確實的讓身處農業縣市的孩子,提高對家鄉和農夫的認同度及價值感,漸以翻轉農產業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二、技術研發、觀念更新,協助農產品提升質量

藉由璞育提供的專業技術並實際生產、能自給自足的對象,至今超過 5 位,包含學生、長輩、璞育成員等。受此觀念與技術影響、運用類似方式生產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在地方逐漸形成一股新風氣,樂觀其成。

三、編撰教材,走入校園,影響社會

以多年食農教育的經驗,編撰出版 150 套亮面全彩印刷、附注音的教材,課程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即使沒有相關知識的教師都能順利上手。目前已捐出 50 套給共同編撰的新東國小,並持續開放給各個有需要的單位或農會申請做為課程教材。期待培養更多種子教師,合力推廣食農教育,改變台灣農產業生態。

四、運用栽種收入,支持更多偏鄉教育

透過販售實作課程所收成的無毒稻米,成為璞育營運的一項資金來源,形成健康的循環模式,有能力實現其它偏鄉課輔和短期營隊等計畫,致使更多孩子獲得適當的教育機會,擁有夢想的門票,不僅有助於改變地方的教育環境,也拓寬了台灣未來農業的機會與想像。

五、文化傳承,重拾與人與土地和平相處的美善

耕地種田有許多細節和步驟,需要孩子互助合作攜手完成,並持之以恆。過程中,不論經驗傳承或體力照護,學長姐大多會自主性的帶領學弟妹,不同年級間、人類與自然間,共存共榮,編織成一幅文化傳承、永續發展的美好圖景。


影響力與擴散性:

從最初的志工專案計畫到成立正式協會,至今璞育的食農教育理念已走入數十間校園、影響上百名學生,並接受超過 30 場的公開演講及媒體專訪。目前粉絲專頁有三千多人關注,加上熱心參與市集活動,積極尋找合作企業,一年下來的觸及率可高達數十萬人次以上,並且不斷提升。藉由透過人們最關心的「食」的問題,以務農實作體驗解決偏鄉教育缺口,進而編撰課程教材,建構下一代農業永續發展的共同思維,培養有自主辨識力的消費者,皆為此專案努力的影響力及成效。


相關連結:

【公益交流站】臺南青少年課後自種自銷璞育米,社創國會媒合律師團挺公益
【倡議】教育不只課業輔導 還要陪他找到生存方式
【民視】種下希望的種子
【自由時報】璞育推自然農法 新東國小學童摘果樂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