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郭至和 台中市建功國小教師

迪賽辛肯變變變


網路時代,當各種資訊如海邊的沙子一樣多時,如何提出「切身相關的問題」變得相對重要;如何為自身、社區甚至社會解決這個問題,更需要對的方法。

台中市建功國小郭至和老師所帶領的「迪賽辛肯變變變」專案即是以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 為諧音的一套教學主軸,從最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境出發,培養學生願意針對眼前的問題或困難進行挑戰,透過「發散」與「收斂」循環的歷程,不斷學習、修正及嘗試各種解決方法,讓孩子能活用知識,且具備「解行動」與「決問題」的能力及信心,改善生活周遭的世界,不僅落實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與共好的課程理念,亦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佳途徑。


專案具體內容:

一、透過「設計思考」、「主題統整」 讓孩子玩中學、學中玩

106 學年度課程規劃先是以「設計思考」為核心,由「感受」、「想像」、「實踐」和「分享」 四個步驟,達到「同理感受」、「創意積極」、「行動嘗試」、「團隊合作」及「自信分享」等五項學校的願景目標,再因應 108新課綱的實施,希望在小學六年的時間內,按學生不同年齡及學習階段,由淺入深逐步規劃實施,分別透過「生活夢想家(dreamer)」(低年級)、「冒險部落客(doer)」、「創意行動家(maker)」三階段的課程主體,培養孩子關鍵的三種心智:「同理心、好奇心、自信心」,以及五種能力:「創造力、合作力、行動力、解決力、表達力」。評量方式也不走傳統紙筆路線,而是透過實作體驗、觀察訪問、田野實察、歷程檔案和分享發表等方式,藉由孩子大量的傾聽與表達,評量其學習狀況。

二、以生活情境出發,完成各種挑戰故事

如果說,當一個人有了「核心素養」,等於有相對應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可以適應生活的各種挑戰,那麼「迪賽辛肯」就是那個魔法盒子,培養孩子從依賴妥協「變變變」,成為勇於挑戰各種問題的能力者。老師不再只以學科知識為傳授的唯一範疇,而是在活潑的生活情境中透過「感受」引導孩子踏出改變的第一步,讓他們先發現問題、感受問題,再去同理由此問題延伸的相關人士的狀況和需求。

有一組學生用「不再『忘忘』,學習『旺旺』」當主題。他們提出自己常常有課本沒帶、作業沒帶等忘東忘西的困擾,於是大家開始找出原因設法解決,從最有感的主題出發,動力就會源源不絕。老師引導學生從寫出忘了帶東西的「感受」開始,再依序列出「人事時地物」等相關因素,並貼上圓點貼紙,呈現改善各項因素難易度的分布圖,然後開始讓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鼓勵他們將解決方案大膽的畫出來,有人用多格漫畫、有人用海報列點方式表現;有人說要睡前畫在臉上、有人說要做一個機器人來提醒自己,孩子就如此勇敢且不局限於現實的具體化腦中想像。

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將可以執行和不可執行的方案列出,皆必須寫下原因。此時老師還會出作業單,詢問「如果你有魔法,你會怎麼做?」或「如果你是發明家,你會怎麼做?」來刺激孩子的思考,突破孩子角色的侷限性。最後有一組學生決定製作「記憶手環」來解決忘記帶東西的問題,他們將冰棒棍用熱水泡軟,蜷曲放置馬克杯中固定,將彎彎的冰棒棍兩頭打洞,穿入細線繩,做成一個像弓箭形狀且可調整大小的獨特手環,孩子可以在手環上寫字畫畫,同心合力,成功將學習從忘忘變旺旺。

另一組學生以「攜手『清流』行」為主題,為了想要深入了解社會課本上所學到的霧社事件,討論之後,孩子開始多次探訪南投的「清流部落」,欲實際進入賽德克族原住民部落瞭解霧社事件之後的發展狀況。更訪問到莫那魯道的曾孫女瑪姮.巴丸女士後,才知道原來霧社事件在部落中一直是一個禁忌,不能談論的,直到魏德聖導演去到當地、著手籌拍電影<賽德克巴萊>後,秘密之盒才有了開啟的契機,部落的孩子也才明白:原來自己是霧社事件的後代。

過程中,學生不僅參與部落活動、和當地孩子談話遊戲成為好朋友,更將課本上未寫盡的所見所聞帶回課堂,更貼近生活的分享給班上同學。此行動更帶動整個建功國小與清流部落的密切互動,讓校方帶領更多孩子上山走訪部落,體驗原住民文化與台灣的重要歷史。

「樂齡 Happy Go!」則是從社區的田野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公園有外籍移工推著坐在輪椅的老人,意識到臺灣是高齡化社會,應該更加重視老年人口的休閒設施與場所。透過設計思考歷程,學生實際走入社區公園訪問阿公阿嬤,希望由使用者需求出發,再尋找解決的方法。過程中,孩子必須訓練談話的膽量,要隨時因應「問題慢慢講,你們這樣說話我會緊張啊」、「阿嬤聽不懂國語啦,現在年輕人怎麼都不會講台語了?!」等老人家丟出的需求。碰到起初不願受訪的長者時,孩子也會使用「拜託嘛拜託」這撒嬌絕活,惹得長輩們呵呵笑,也就暢所欲言了。

蒐集到問題後,大家並沒有閒著,整理問題,接著透過網站和實際拜訪向各相關人士投書,扮演橋樑角色,製作海報站在社區、公園各處,向經過的人傳達理念、闡述需求,為了解決問題,他們積極發聲。並且實際報名參加「環保公園藝術創意競賽」,將美好的想像,以黏土等媒材親手完成了一座有「生態池、戲水池、自由耕種區、親子遊樂區、涼亭休息區等等」的公園實體模型,作品令人驚豔。

三、挑戰活動不僅走進生活,更豐富化了課本內容

此專案的特色與彈性在於,除了運用設計思考方式進行跨領域學習,亦可有意識的帶入課本的主題內容之中,不會因活動延遲了課堂進度。以「攜手『清流』行」為例,可以與六年級上下學期的社會學習領域課本 (以康軒版為例)「東瀛來的統治者」、「戰後台灣的社會與文化」、「放眼看世界」及「關心我們的地球」等內容結合。

有次當課本教到莫那‧魯道的霧社事件,學生提問:「霧社事件之後的賽德克族人現在在哪裡?」挑戰活動正好可以回答問題。在介紹臺灣與世界的關係時,地球村的形成、人口的增減、資源分配、經濟、疾病、犯罪及基本人權等,都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身為世界公民,孩子這時便可有自信地立足自身歷史,往外闊步,關心國際事務,了解全球關聯的現象及全球性的問題。



成果與效益:

老師們認為,從這兩年的課程規劃與實施的歷程來看,以設計思考方式融入教學可以讓學生取回學習主體性,培養多種素養能力,建立品格、人際關係,亦能擴大親師生及社區的參與,凝聚親師生共識,推動更多元創新教學,導向教育、社區特性、家長期望、社會時事等重要議題,並能整合活化校內外資源,達到「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的目標。

此外,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有意想不到的豐碩。「不再『忘忘』,學習『旺旺』」原本只是為了解決自己常常忘記帶課本或學用品的毛病,於是發明了記憶手環等方式,解決忘東忘西的壞習慣,也因此受邀參加台灣 DFC 所舉辦的第八屆分享大會,向來自全台灣的大小朋友進行發表。

「樂齡 Happy Go!」更是一舉奪得「環保公園藝術創意競賽」優選,學生們也把訪問調查的意見提供給台中市市議員和里長、環保局區長等,市議員更邀同學們一起會勘社區公園,針對老年人所提出社區公園問題的改善加以討論,最令人興奮的是,這項行動最後成功使社區增設了四張友善長輩的公園椅,達成公民力量改善社會的願景。

「攜手『清流』行」的同學,不僅實地造訪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訪問莫那‧魯道的曾孫女瑪姮‧巴丸女士,亦結合課本所學,成立粉絲團希望讓更多人知道相關的知識。該行動獲得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所舉辦2018 「小學生公益行動競賽」優選,及金車文教基金會第七屆「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佳作。並將這個屬於台灣的故事帶入國際,參加馬來西亞 IAVE 青少年會議,學生用英語介紹賽德克族的故事,也穿著原住民衣服當場跳了一段舞蹈,引發全場熱烈拍手。

一顆健壯有力的種子,成果會如花朵,年年綻放。107 學年度實施對象往下降到建功國小的中、低年級學生,透過「設計思考」課程進行市定古蹟<詔安堂>的調查及維護,積極於校內外分享,展現小小公民行動力。「再現詔安堂風華」的故事獲得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所舉辦的 2019 全國「小學生公益行動競賽」獲得優選、2019 台中市「小學生公益行動競賽」獲得優選,還參加金車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第八屆「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獲得優選。另外,「找回建功的大象溜滑梯」、「再現詔安堂風華」兩則故事獲選入台灣DFC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搭時光機遊童趣」獲選實體展覽分享。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成立「小和老師的班級寶貝窩」部落格,分享設計思考融入教學的理論與實例,參觀瀏覽人數超過 110 萬人次。

二、成立迪賽辛肯社群,推廣設計思考的教學,108學年度新課綱列為全校校訂課程之一,推廣至全校 1~6 年級實施。

三、受邀設計思考教學實務分享演講,至今已經超過兩百多場次。

四、本校已有數百名學生從自己生活情境出發,發現問題,付諸行動、改變世界。這些挑戰活動參加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小學生公益行動競賽、金車文教基金會愛讓世界轉動兒少公益行動、台灣 DFC 挑戰活動分享季的分享大會等,均獲得優異表現,更獲總統召見。



相關連結:

【大愛新聞】大樹下幸福的孩子
【公視】老師翻轉教學 關鍵在培養專業能力
【TBC】推DFC孩童創意教學理念 郭至和獲師鐸獎
【慈濟全球社區網】化被動為主動 小小力量也有大影響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