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具體內容:
我們堅信「環境對了,孩子就對了!」透過情境設立、主題研學、學習主導、多元思考及社會參與,系統式的活動設計讓孩子們能更全面且具架構的學習。我們帶領孩子走出教室,去結識不同領域的新夥伴,用共好的力量一起為議題發聲,如「流浪動物愛護義賣」、「看見生命的力量服務行動」、「小孩好菜 x 洄游鄉村市集」、「海洋公益保育劇」、「海好有你公益市集」等。
「鐵道花路米心旅行」是利用假日組成的一個個小旅行,每一趟都是一天的行程,小隊組成以一位引導員及五位國小學童為單位,孩子們搭乘火車或大眾運輸工具、共乘或甚至利用雙腳徒步行走,來一場背包旅行。
【分組任務模式,在與當地人的互動中感受人情味】
走入鄉鎮,各隊的在地任務及課程就要開始了!由於師生比例為 1:5,學習就不再只是單向授課,而是師生針對某項議題不斷的加深討論,並發表各自不同的意見,同時根據每隊的學習進度及步調,加以彈性調整。孩子透過小組共同的討論,去決定部分的旅遊地點或餐飲方式,過程中,每解決一次問題(例如:意見不合/爭執/迷路等)都是珍貴的練習,而這也是孩子在這趟旅程中最大的收穫!
活動內容有許多和本地人互動的任務,一開始也許怯生生不敢和人講話,但經過同伴的鼓舞、挫折(太小聲人家沒聽到)、然後進步(講話變大聲變勇敢了)之後,在學習之餘,孩子能從中感受在地的人情味,並愛上台灣這塊土地。
【精心設計的互動課程與引導小隊輔】
我們針對旅行地點的歷史背景、在地文化、人口組成、地方產業、地理環境、鄉野故事等元素,相互融合設計在地的專屬課程活動,將靜態的故事化為動態的任務模式,引起孩子學習動機。
帶領孩子的引導員,以大專院校生為主,學期初,我們對外招募具有教學熱誠、熱愛與孩子陪伴對話、對教育有憧憬,想改變教育現場困境的大專院校生,所以來的不只是教育相關背景,我們開放門檻,期待每個人都可以是孩子學習的對象。以此為基礎,安排定期培力課程,讓這群有志青年,能夠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影響更多學員,甚至擴及同儕。
【提問導向的學習,每個人都能發表意見】
許多孩子在生活中,也許會因擔心製造問題,而怯於發問;但在這裡,我們讓孩子們大膽地提出疑問。這是學習重要的催化劑。旅行中每個選擇都是一個提問,從基本的交通方式、午餐選擇、旅行安排,到團隊爭執的解決、訪問在地人,過程中不斷進行提問和討論,引發孩子思考與發想,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就像表決,團隊中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我們努力跳脫僅限投票或猜拳的框架,讓少數者的聲音一樣該被聽見,因此孩子必須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案。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才能說出心中的好奇與疑惑、看見每位孩子的亮點!
【個人化學習,看到孩子的不一樣】
每個孩子有著各自的形狀!旅程中,雖以混齡分組的方式進行任務,仍會因孩子的興趣、接收知識程度或方式的不同,而採取階段式學習。
例如,對於年級高或學習快的孩子,引導老師便鼓勵他帶領團隊、拋問題讓他搜集資料並整理分享、挑戰更進階的任務;相反的,年紀小、學習慢的孩子,則會鼓勵他勇敢嘗試,也許是挑戰開口訪問、表達需求。此外,學期末的成果發表會,是屬於孩子們的重要舞台,家長當天會受邀參與,看看自己的孩子與平日不同的表現,靦腆的孩子侃侃而談、膽小的孩子勇敢簡報、調皮的孩子正義的維持秩序……這一切,相信在爸媽心中都能種下「看到孩子的潛能與特質」的種子。
成果與效益:
一、多元角度看世界,看見不同觀點
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期待教授者不限於教育門檻,只要願意且能夠與孩子相處對話,就有機會帶領陪伴孩子。引導員可能是文史、工程、社會、藝文及其他專業領域的大學生,所以在每一次的旅程,即使走相同街道上,也會因他們專長的不同,而引導孩子看到不同的觀點。
二、來回不斷的對話,產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填鴨式教育,使孩子成為一顆碩大飽滿的塑膠球,而非彈性自如的橡膠球。然而,透過引導式學習單,開放式提問,接著以小團體制的方式,讓每位孩子都有發表反饋的機會,在過程中與孩子來回不斷的對話。
三、能力與特質夠被看見,並長出自我價值
每位孩子都有受教與發表權,透過 1:5 的師生比,在陪伴的過程中,不斷與孩子溝通,並且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有發表意見的空間與時間。此外,引導員在旅行後,以文字描述孩子在當日的參與狀況,針對同儕相處、旅行參與度、生活能力等指標,與家長分享,並將這份記錄,以學期制保留,進而用時間看見孩子的成長。
四、書本與生活相互應,學習更快樂
有感學習,應是書本與生活互相連結,才能深刻烙印在記憶中。不受限於學校課程進度,以學期為單位設定主題,針對主題選擇相應特色的鄉鎮,融合歷史故事與實境任務的方式,讓文史與生活能夠結合。
五、孩子的永續成長
每學期約有 60 位孩子與我們一起踏上不一樣的背包旅行,隨著時間更迭,許多孩子從相遇時的低年級,轉眼間就畢業、升上國中。因為他們真實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轉變,這群孩子也想將這份影響力傳承下去,因此從原本的參與者轉為領導者,在每年新活動時,總會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我們相信這樣的教育能量會不斷的延續和擴張下去,不再只是引導員的影響力,更是讓孩子影響孩子!
六、種子培力師資
每學期培養 15 位大專生引導員,在參與團隊期間,引導員從被動的接收教育理念與價值,接著實際與孩子接觸,以及課後的自省與回饋,從原本的「喜愛孩子」進一步了解「教育的根本」,這過程對於引導員本身思想上有極大的成長。
影響力與擴散性:
一、參與校園演講活動
以中區為起點,前往台灣各個學校,並邀請老師、大學生為主要受聽者,分享我們的執行方案與成果。
二、國小合作
近年來,許多國小漸漸發展了自己的特色辦學,針對剛起步執行的學校,協助校方規劃「學校─家庭─社區」三方串連的在地旅行;抑或承辦國小的營隊及戶外教學,讓旅行這件事不再僅是走馬看花的行程,還附加了一個對土地有感的價值。
三、大學社團合作
與大學社團課程結合、成為合作講師,藉由有系統的課程規劃,將教育理念傳遞給大學生,並讓他們有能力影響更多孩子。
相關連結:
【未來Family】愛飛屋親子教育工作坊:籌辦義賣關懷流浪狗, 在付出中磨鍊勇氣 環境議題共學-今世與鯨生 環境議題共學-超級策展人 環境議題共學-來去漁村住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