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0專案介紹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水環境守護志工隊

《WOW!史前文化敲敲門》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模組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WOW!史前文化敲敲門》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結合了自然科學、社會與藝術人文領域,探索臺灣史前文化,課程模組共有三套:《化石篇》──讓學童在左鎮菜寮溪挖掘古代海洋生物化石,感受大地滄海桑田的變化;《考古篇》──實地前往南科三抱竹遺址探訪考古現場,瞭解史前人類的生活樣貌,以及考古發掘的流程;《西拉雅篇》──至西拉雅族的佳里北頭洋部落與東山吉貝耍部落,認識原住民文化。

期盼透過此課程,學生對考古學及原住民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並瞭解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專案具體內容: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水環境守護志工隊在 104 年成立,在張景傑與陳怡均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以「關懷水環境」為主軸,老師們主張,一次做好一件事情、一個主題說清楚講明白的教學,於是,無數次的主題式戶外教育的成功課程模組逐漸誕生,包括《水域三部曲》(探討觀察河川、潟湖、農塘)、《水源三部曲》(探討觀察灌溉水、汙廢水、自來水)、《穿越時空》(研究踏查曾文溪流域化石、臺江內海考古、倒風內海希拉雅)、《創客精神》(製作水撲滿及量雨計、濾水器、水力發電機)等……

孩子們的戶外教學,要去辛苦的淨灘、去挖難挖的蓮藕、摘咖啡豆、搬大冬瓜做冬瓜糖……每一次戶外踏查前,孩子都要充分蒐集理解這一堂課的基礎知識,實際體驗後,還要完成「大六法」學習單。這一次,我們來看看彩虹斑馬的《WOW!史前文化敲敲門》,老師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化石、考古與台灣的文化脈絡。

【走出戶外,探索台灣史前文化】

菜寮溪出土的左鎮人、古象、古鹿、犀牛等化石,見證了臺南是得天獨厚的化石寶庫;南科考古遺址涵蓋大坌坑、牛稠子、大湖、蔦松文化等六個文化層,完整呈現新石器時代的樣貌;西拉雅族是臺南市原住民族,有蕭壠、麻豆、目加溜灣、新港等四大社,至今仍保留其阿立祖信仰的風俗文化。臺南,除了學生熟知的荷鄭清日等歷史時期,史前時期的文化也非常豐富,《WOW!史前文化敲敲門》是以「化石、考古、西拉雅」三大主軸串連而成的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模組。

【穿越時空:挖化石、探考古、識原民文化】

《化石篇》課程規劃臺灣動物化石專題講座、魚類和蟹類標本製作解說,並帶學生至菜寮溪採集化石,參觀左鎮化石館,以及至鹿耳門溪口撿拾馬氏扣海膽和有孔蟲化石。《考古篇》課程舉辦考古挖掘及南科公共藝術專題講座,老師帶著孩子們親自到南科三抱竹考古挖掘現場參觀及試挖,並參觀南科考古陳列室、南科公共藝術群及市定遺址意象。《西拉雅篇》課程包含從神話與傳說認識西拉雅族專題講座,參觀佳里北頭洋聚落與公廨,認識東山吉貝耍聚落與西拉雅族信仰,參觀麻豆蔴荳古港文化園區及倒風內海故事館。

除了安排課程,張景傑與陳怡均兩位教師自編《WOW!化石》、《WOW!考古》、《WOW!西拉雅》等三本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教材及學習單。

【把深奧冷僻的史前文明轉化成系統性的教育課程】

戶外教育前,會先邀請專家到校內舉辦專題講座,讓孩子透過自主學習、製作書面報告及大海報、小組討論與發表、教師授課和影像學習,對主題課程先有初步概念。在戶外教育當天,現場會有專家指導,學生在實做中學習,達到五感學習之目的。除了課前的準備與戶外課程的真實體驗,教師亦透過紙本及 LINE 群組,鼓勵家長一起來參與戶外教育前、中、後的過程。

戶外教育活動結束後,透過照片欣賞回顧戶外教育的點滴,分組進行討論及分享參觀心得,並完成學習單,讓學生能發表、提問和省思。課程還會延伸到教育部的潔淨能源系統整合、微水力發電課程模組、及畢業旅行課程規劃,並邀請西拉雅族社區學校進行校際交流,以及培養學生主動探討與解決問題能力。

【多元評量啟迪學生多元智能並增進學習動機】

多樣性的評量方式如學習單、學習筆記、專題書面報告、小組簡報、日記、作文等,都是用來衡量孩子是否真的學習到的工具。上課也並非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而是採用合作學習法、PBL 問題解決法、BIG SIX 大六法,將課程加深、加廣,讓學生在主題式課程的架構下,除了提升資訊素養外,也能有系統、有效率的學習。同時,落實班群學習,透過跨年級合作,推動混齡教學,以達楷模學習遷移默化的精神。

孩子們在上課過程中,透過觀察、實作、發表與討論,去思考人與環境、人與文化、人與社會的意義,增加自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與積極學習的態度,以及欣賞他人的美德。開放性問答題的學習單,無制式化固定的「標準」答案,由學生透過圖文創作,自由表達內心想法與觀點,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

評量指標:1.喜歡戶外教育,並重視安全性。2.能搜集資料並製作專題報告。3.認識環境及其與生活的關係。4.了解我國的文化資產。5.瞭解臺灣的史前文化。6.了解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基礎知識。7.積極參與校外文化議題相關活動。

【連結社會資源,產官學界齊投入】

在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的輔導下,原本的校內小社團成為「南大附小彩虹斑馬水環境守護志工隊」,艱澀的文化資產知識因為主題式課程的設計,轉化成系統性的科普及文化教育課程。同時也強化外部資源的連結,如社區大學、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室、各博物館、立法委員服務處、伙伴學校、班親會。

左鎮化石課程,化石專家王良傑特別前來指導學生,挖掘化石並認識化石。南科考古課程時,獲得南科管理局協助,除了舉辦南科公共藝術專題講座,並安排學生至南科三抱竹遺址考古現場參觀體驗。西拉雅課程更促成與吉貝耍國小成為長期合作的伙伴關係。

【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模組,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一、以萬年化石為師,近距離探究地質與生物演進史
以「考古」為主題的課程,早上先到南科三寶埤遺址考古基地學習如何進行考古挖掘,下午除了到南科考古陳列室參觀考古出土文物,也參觀了南科知名的公共藝術作品,其中以臺灣第一家犬為發想的 11 隻「小黑」塑像,最吸引學生目光。學童在考古主題課程中,不只親臨考古現場,把課本裡生硬的臺灣史前文化躍然眼前,透過南科公共藝術饗宴,讓生活更添增驚喜與美感。

臺灣史前博物館於在南科三寶埤遺址挖掘出一件距今約 2500 年的單人型態人獸形玉玦,是臺灣考古遺址之首見。與之類似的玉玦,卑南遺址出土而由史前館典藏的雙人型態人獸形玉玦,已被指定為「國寶」,足見南科園區考古文物的重要性。透過考古主題課程的設計,由老師帶領學生到三寶埤遺址進行戶外教育,學生能夠親眼見到從探坑中挖掘出「大湖時期」的文物,猶如穿越時光隧道走入偌大的社會課本中一樣,學習變得生動且有趣。

二、考古趣,文史與美學並蓄
以「化石」為主題的課程,一行人在化石達人王良傑老師的帶領下,早上先到左鎮菜寮溪學習採集陸相化石和海相化石,接著參訪臺南市左鎮化石館,學生早已久聞在菜寮溪曾挖掘出 2 萬年前左鎮人的頭骨,大家終於可以一窺堂奧。下午再到臺南市四草鹿耳門溪口撿拾馬氏扣海膽和有孔蟲。

化石是超過一萬年以上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藉由採集到的化石可以推論一萬年以前在臺灣這裡生活的動植物的樣貌,是最佳的地質和生物演進的教具,教師能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推出主題式戶外教育課程,有助於學生學習,值得推廣。

三、遊蕭壟,西拉雅話當年
以「西拉雅族」為主題的課程,參訪佳里北頭洋與東山吉貝耍二處西拉雅族蕭壟社聚落,族人特地為附小學童準備米買(mai)和嘟啤(dubi)傳統食物,孩子們意猶未盡直呼好吃。此行也順道參觀蔴荳古港文化園區,「龍喉穴」傳說故事使學生興致盎然,對於石硨步道更添思古之情懷,倒風內海故事館內的水崛頭馬遺骸及其傳說,也讓學生驚聲連連。

設計「化石、考古、西拉雅」一系列穿越時空的歷史課程,場域涵蓋了臺江內海和倒風內海,目的是要使學生深入瞭解臺南的史前文化,這些戶外教育可以做為社會領域教科書的補充教材,加強在地文化的深度,並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成果與效益:

一、產生興趣與熱情:課程透過戶外教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建構系統化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化石篇》課程中,學童在菜寮溪親眼見到野外的化石,眼睛都亮了,原來化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展示品;《考古篇》課程中,進入考古現場,先人遺骸與器物隨處可見,震驚了師生,當然也觸動學童的學習動機;《西拉雅篇》課程中,當習慣於燒香、紙錢與金爐的拜火民族,在公廨遇到拜水的西拉雅族使用向水、向缸、豬頭殼與澤蘭等器物,都讓學生大開眼界。

二、自主自動投入與參與:在《考古篇》課程中,南科三抱竹考古挖掘現場參觀及試挖體驗,帶給學童極大的學習動機,甚至隱身於商辦大樓中的南科考古陳列室也充滿吸引人的元素,從臺灣第一狗、臺灣第一粒米與雕刻華麗的鹿角刀柄,全都令人嘆為觀止。活動過後,學生會帶著家人去參觀考古陳列室,並充當起小小解說員;2018 年底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試營運,也吸引了許多學生和家長前往觀賞,為守護及推廣文化資產盡一分心力。

三、啟發激勵學生:在《考古篇》課程中,如果沒有親臨考古現場,對學生來說甕棺、貝塚、石臼、石刀等器物,只不過是書本上的「照片」。唯有現場體驗,才知道史前文化原來就在腳下,距離我們是如此接近,甚至就是我們生活的一環。透過課程模組讓學生更加珍惜這一珍貴的文化資產,或許這一分動力日後會培養出考古學家與文化資產學者。

四、透過實際操作了解學習項目:《化石篇》課程中,學生使用鏟子和篩網,耐心的在菜寮溪的一堆砂石中挑選化石,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因為化石長相千奇百種,而且與石頭非常相似,對於門外漢的學生更是吃足苦頭,但當發現化石,並經化石專家確認後,那一分喜悅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西拉雅篇》課程中,學童在公廨親口噴米酒體驗西拉雅族的祭拜方式,更加瞭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尊重並包容不同的文化。

五、給予學生更寬廣的視野與接觸:在《西拉雅篇》課程中,本校學生多為閩南人,語言以國語和閩南語為主,宗教多為傳統佛道教,少數為基督宗教。然而佳里北頭洋部落和東山吉貝耍部落的西拉雅族人的傳統為祖靈信仰,全村居民幾乎都是「阿立母」的忠實信徒,而且有著自己的西拉雅族語。凡此不論在種族、語言或是宗教信仰,都與南大附小學童有著顯著性差異,這也讓學童看到文化差異,也拓展視野與接觸,更學會彼此尊重與包容。

六、其他:1.報紙與網路新聞共10餘則篇幅的報導,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文化資產相關議題。2.透過《WOW!史前文化敲敲門》課程模組使家長也開始積極關心當地文化資產現況,達到後囑教育的功效。3.將成果分享到臺南市教育局戶外教育專業社群,與各校校長、主任進行課程施做經驗的分享。4.兩位指導老師陸續獲邀至政治大學、中興大學、臺南大學、北門高中、七股國小、吉貝耍國小進行主題式戶外教育專題演講。


影響力與擴散性:

《WOW!考古》課程模組獲選為 104 年臺南市教育局國民中小學發展校外教學優良模組實施計畫,並受邀至臺南市教育局戶外教育專業社群進行分享,分享對象為臺南市國中小校長及主任。在教師不斷的精進下,張景傑與陳怡均兩位指導老師陸續又發展出《水——從源頭到出海口》、《溫泉旅社職人體驗營》、《茶香‧可可情》、《跟著「糖」去旅行》等教育部優質戶外教育課程。

《考古篇》課程獲得經濟部南科管理局所屬《南科簡訊》以《南科好「古」「藝」 附小探究竟》一文專題報導,《化石篇》、《考古篇》、《西拉雅篇》等各次戶外教育皆獲得電子媒體及平面媒體的報導,具有教育宣導及課程推廣的功效。


相關連結:

2017【未來教育 臺灣100】《臺南好滋味》主題式戶外教學課程模組
【未來Family】臺南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讓孩子領會「我能做的,比想像中還要多更多」
【自由時報】南大附小彩虹斑馬 獲選全國優良水環境巡守隊
【聯合影音網】台南大學附小 戶外考古教學有趣
img
Copyright© 2019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